PCK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nhk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中地理教育改革浪潮的兴起及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学生学习负担繁重,导致其学习兴趣欠缺、创新精神与能力匮乏,素质教育未得到实质性落实,因此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有效教学是西方“教育科学化”思潮影响下提出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其核心概念为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特点,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会学、爱学”,有效达到教学预期效果的教学,使得师生从大量的重复学习、机械学习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有效学习表现在,经过课堂教学后在多大程度上取得了怎样的进步,能否引起其继续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学生有效学习的表现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通过梳理有关教学有效性的文献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度。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的教师必备专业知识之一。通过分析舒尔曼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对PCK结构的研究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了PCK的结构,总结归纳高中地理教师的PCK应由地理学科知识、地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地理教学策略知识组成,为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对比法,以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年级分别任教于两个学部实验班地理教师L教师(入职二十余年的特级教师)和W教师(入职两年的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三大环节对比两位教师发现W教师缺乏教学实践导致其自身学生知识匮乏,充足的学科知识和课程知识得不到有效发挥,教学策略的选择也缺少了一定的依据,所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重要的因素是教师PCK组成中的学生知识。基于该研究结果,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高中地理教师PCK发展提出以下建议:教师应深入学生生活,读懂学生思维;其次,完善自身知识系统,注重表征方式;再次,学会整合课程知识,做出合理决策;最后,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积极反思教学。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地理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实践路径。全文共六部分:第一部分的引言提出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并总结归纳有关有效教学和PCK理论在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第二部分,对“地理有效教学”和“地理PCK”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借用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中心论和PCK理论为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详细介绍高中地理教师PCK的构成要素;第四部分,选取河北正定中学两位高一年级的地理教师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与反思分别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为教师PCK结构中的学生知识;第五部分,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高中地理教师PCK发展建议;第六部分,结束语,总结全文并提出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人工智能控制技术是在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仿生学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综合性控制技术,将该技术应用在电气系统中,可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设备故障,使设备运行过程受控力度加大。技术人员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加强研究,充分挖掘其优势,从而使电气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还要根据其应用情况,分析其优缺点,扬长避短,使人工智能电气控制优势更显著。  关键词:人工智能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
为了保证潮湿天气中的焊接质量,分析了潮湿天气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情况,并提出了潮湿天气中保证焊接质量的措施.
目的:探究不同助跑速度下45°变向动作中男、女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运用三维红外高速摄像机和测力台对26名篮球运动员在不同助跑速度下45°变向动作中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语文学科的最终目标。语文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发展层面
目的探讨微核、染色体试验中用乙醇部分代替甲醇固定淋巴细胞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方法。方法采用周围血半微量全血常规培养法进行试验。试验按固定液中甲醇和乙醇的比例不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