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血清酶学指标和病理特征是具有肿瘤预后潜力的常见临床生化、病理指标。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报道单个临床病理指标与肿瘤预后的关联,但基于多个指标的经济实用的预后预测模型少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筛选并整合上述临床生化、病理指标,开发出可用于结直肠癌的实用、有效的预后预测模型,并利用临床动态数据对预后模型进行验证。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湖北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结直肠癌的患者,随访截止到2018年8月。利用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到了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环周切缘、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放疗和化疗等临床病理信息,及患者术前、术后一周、术后一个月以及术后三个月的肿瘤标志物、血清酶学以及炎症因子等临床检测指标数据。利用Epidata 3.1来建立数据库,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信息的患者被纳入分析。预后评价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以及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将连续变量转化为二分变量。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检测各个临床指标以及基于临床生化、病理指标所构建的综合预测模型的预后价值。通过时间依赖的ROC曲线来获得各个预后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以选出具有最佳预测性能的模型。根据最佳预后模型构建相应的列线图以评价患者一年和三年的无进展生存率以及总体生存率,并进一步利用校准曲线来区分各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利用SAS Proc traj过程结合临床检测数据来构建动态轨迹以验证预后模型的预测性能。利用SAS 9.4和R 3.5.1进行统计分析,所有分析均为双侧检验,P值<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6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标准差)为58.300(±12.000)岁。男性患者有1302例(60.140%),女性863例(39.860%)。中位随访时间为28.830个月,死亡率和进展率分别为13.160%和19.860%。TNM分期III期和IV期、低分化、脉管癌栓、神经侵犯阳性以及放、化疗(P<0.05)在肿瘤进展组中的分布比例较高。而TNM分期III期和IV期、结肠、低分化和环周切缘阳性(P<0.05)在出现死亡结局的患者中分布比例较高。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HR=2.072,95%CI:1.709-2.512)、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HR=2.340,95%CI:1.930-2.839)、单核细胞/淋巴细胞(Monocyte/Lymphocyte,MLR)(HR=1.875,95%CI:1.549-2.271)、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HR=1.720,95%CI:1.412-2.094)、TNM分期(HR=3.914,95%CI:3.028-5.058)、高分化(HR=0.784,95%CI:0.640-0.960)、脉管癌栓(HR=1.510,95%CI:1.224-1.863)、神经侵犯阳性(HR=1.386,95%CI:1.115-1.723)、化疗(HR=1.596,95%CI:1.299-1.960)和放疗(HR=1.849,95%CI:1.313-2.606)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CEA(HR=2.584,95%CI:2.015-3.313)、CA19-9(HR=2.247,95%CI:1.766-2.860)、MLR(HR=2.057,95%CI:1.624-2.606)、GGT(HR=1.978,95%CI:1.568-2.497)、TNM分期(HR=3.543,95%CI:2.575-4.874)、环周切缘阳性(HR=2.601,95%CI:1.335-5.065)、高分化(HR=0.748,95%CI:0.587-0.952)和直肠(HR=0.858,95%CI:0.678-1.087)是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基于CEA、CA19-9、MLR、GGT、TNM分期、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神经侵犯、环周切缘、肿瘤部位以及放化疗等指标所构建的综合预后模型比单独的指标具有更深远的预测价值,一年无进展生存和总体生存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841和0.844。预测模型的C指数分别为0.800(95%CI:0.779-0.821)和0.792(95%CI:0.765-0.818),无进展生存和总体生存所对应的校准曲线的Brier得分分别为0.123和0.107。通过构建基于临床病理指标的动态轨迹,将患者划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我们发现,高风险组出现疾病进展的风险是5.258(95%CI:3.162-8.742)倍,出现疾病死亡的风险是5.342(95%CI:2.700-10.570)倍。因此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结论: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肿瘤标志物、血清酶学指标、炎症因子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模型在可切除结直肠癌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预后预测性能。因此,可认为本研究中所构建的综合预测模型可作为经济有效的预后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并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