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动物体卵巢发育过程中,类固醇激素是极其重要的一类激素,而有关甲壳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类固醇激素及其对卵巢发育的调控作用尚存在一定的争议。鉴于此,本文以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首先创建了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离和测定河蟹雌体内类固醇激素的方法,而后测定了河蟹卵巢发育期间卵巢、肝胰腺和血淋巴三种不同组织中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变化;并研究了河蟹卵巢发育过程这三种组织中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卵黄磷蛋白(vitellin,Vn)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不仅可进一步为河蟹体内存在类固醇激素提供依据,也可为河蟹卵巢发育过程中类固醇激素作用的评估提供基础资料。具体结果如下:1.基于LC-MS/MS测定河蟹雌体内类固醇激素方法的建立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的LC-MS/MS测定河蟹卵巢发育期间组织中类固醇激素含量的方法。通过一系列前处理,消除了试样中基质效应的干扰。此外,对其它的影响因素(如溶剂、色谱条件和衍生化条件)进行了考查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各类激素在其线性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优良,相关系数都大于0.99,在3个不同浓度下的加标回收率为63.8%-119.3%,相对标准偏差为2.8%-13.1%,定量下限为0.05-10ng/mL。应用该方法已成功测定了河蟹卵巢发育期间组织中类固醇激素的含量。2.河蟹卵巢发育期间三种组织中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变化通过使用LC-MS/MS技术系统测定了河蟹血淋巴、卵巢和肝胰腺中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并探讨了卵巢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与类固醇激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河蟹卵巢发育期间,血淋巴中孕酮、雌酮和雌二醇的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卵巢发育II期的血淋巴中孕酮最高,而雌酮和雌二醇在卵巢发育III期达到最高;(2)卵巢发育期间,肝胰腺中雌二醇和17α-羟基孕酮的含量均在I期最低,而分别在卵巢发育的III期和IV期达到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3)卵巢中的雌酮和雌二醇均在卵巢发育的III期达到最高值,且GSI与雌酮和雌二醇含量均呈负相关。3.河蟹卵巢发育期间三种组织中Vg/Vn含量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河蟹卵巢不同发育期间血淋巴、卵巢和肝胰腺三种不同中Vg/Vn的含量,并探讨了Vg/Vn含量与GSI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血淋巴中Vn含量持续增加,在卵巢发育V期达到最高值,为1233.87μg/mL;卵巢中的Vn含量变化趋势与血淋巴类似,也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最高值出现在V期,高达359.87mg/g;在I期和II期的肝胰腺中并没有检测到Vg的存在,不过从III期之后开始显著上升;(2)河蟹卵巢和肝胰腺中的Vn/Vg含量均与GSI呈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