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债期货于2013年9月6日正式登陆中国金融交易所,成为了继股指期货后,国内另一个重要的金融衍生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大,市场参与者和广大投资者都对国债期货寄予厚望。然而,在我国现实利率市场的条件下,国债期货的推出能否发挥其稳定现货市场波动,降低利率风险的作用,众多投资者和学者都在密切关注。本文先从国际市场入手,阐述了国债期货的产生背景,并介绍了日本及韩国国债期货推出后市场的运行情况。为中国市场的后续运行提供了样本参考。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讨论了国债期货功能的发挥。最后利用国债指数数据构建GARCH模型,分析了我国国债期货的推出对于国债指数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国债期货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现货市场波动,但增加的幅度很小,信息对价格波动性的冲击增大。同时现货市场价格对新信息敏感度有所增加,而对旧信息的敏感度有所降低。但旧信息仍然是引起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表明过去的信息没有被市场充分吸收,其影响较为持久,投资者还是主要依靠过去的信息对市场进行研究和判断。此外EGARCH(1,1)和TARCH(1,1)模型的结果表明国债期货推出后,现货市场的非对称效应有所减弱。基于以上结果,笔者认为应当优化投资者结构,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尤其是银行、保险等机构进入国债期货市场交易。同时也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进而促进国债期货稳定现货市场,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