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xz33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由于胫骨开放性骨折发生率高、骨折后易损伤滋养血管、周围软组织薄弱,因而发生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几率较身体其他部位高。慢性骨髓炎由于其特殊病理变化:周围增生的骨组织包裹死骨,使病变部位药物浓度难以达到治疗量,且容易反复发作,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后又造成骨缺损,这一矛盾使慢性骨髓炎治疗成为临床一大难点。本课题对“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病灶骨段切除后骨缺损范围在4~12cm范围内”的病例进行归纳总结,探讨该治疗方法对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病灶骨段切除后骨缺损范围在4~12cm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11年5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截骨骨搬移技术治疗28例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3.5岁;左侧13例,右侧15例;胫骨开放性骨折25例;闭合性骨折术后3例。入院时均无明显全身症状,22例伴窦道流脓,窦道口类圆形,平均直径1.3cm,6例皮肤无窦道形成,局部有红肿疼痛;自受伤至本次住院时间平均15.3个月;既往经过1~5次手术治疗;影像学表现均有死骨形成、骨质破坏。术前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全身敏感抗生素治疗,待感染稳定后行Ilizarov外固定架截骨骨搬移术,软组织缺损处行局部皮瓣转移或开放引流。术后10天后以0.6~1mm/d速度搬移截骨块至缺损处,每天4~6次,间隔4~6h,同时延长区因“张力牵拉效应”则生成新骨,骨搬移会师后骨端愈合,出现组织引导性性再生或有哈尔滨现象。骨搬移结束5月后视X线片矿化情况拆除外固定架。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5.2个月。病灶骨段切除后骨缺损为4.2~9.5cm,平均6.7cm,平均带架8.6个月,外固定治疗指数平均42.6d/cm。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骨髓炎复发病例。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差别<2cm。28例中有一例患者术后发生胫骨轴向偏移,通过床边调整外固定架后矫正。在骨搬运过程中,5例患者因钢针牵拉皮肤导致疼痛,暂停牵引2~3日,待疼痛消失后再继续搬移。术后针道感染发生率为17.86%(5/28),通过局部换药及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未见血管神经损伤病例。22例转位皮瓣均存活。28例患者骨缺损最终均获得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治疗前与会师骨端愈合后膝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病灶清除后骨段缺损的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不但彻底清除了感染病灶,防止复发,而且操作简便,创伤小,为治疗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信息就是生产力。通过推动企业信息化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必然。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及当前存
汉语程度副词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度副词与其他各类副词相比,数量较少、语法单一、位置固定,但是每个程度副词本身又各具特点,因此留学生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
海岸带蓝碳广义上指盐沼湿地、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海岸带高等植物以及浮游植物、藻类和贝类生物等,在自身生长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将大气中的CO2吸收、转化并长期保存到海岸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近年来,各类电子商务网站飞速发展,一大批B2C、C2C模式的购物网站的出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网络购物的成交
疑病症属轻度心理异常,在医学上称之为疑病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些功能过分关注,以致怀疑患有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的观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医学人文学(medical humanities)从学科定义讲,&#39;是一类十分庞杂的、旨在关注和考察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中人类价值、探讨医学的‘元&#39;问题的学科群&#39;[1];在本质上,
变速器是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特性以及本身的结构关系到了整个车辆性能的优化匹配,对车辆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