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礼”、“仁”的政教典范转移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将《礼运》文本放在先秦礼乐思想脉络中进行解读,通过分析“礼”之“运”来论述大同与小康,进而指出后小康时期的可能性。大同、小康、后小康属于历史演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三者的政教典范“德”、“礼”、“仁”之间的转移则是在“礼”之“运”的理论思想脉络中得以呈现。第一章首先讨论大同与小康的导出是“礼”之“运”的需要。“礼坏乐崩”带来秩序危机和意义危机,道家、墨家在批判“礼”的同时彰示其对礼意的通达性及超越性,这些都构成后小康时期“礼”如何“运”的思想背景。第二章通过对大同与小康的辨别分析,揭示出大同的政教典范“德”、小康的政教典范“礼”。“德”与“礼”的导出,说明了“礼”之“运”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大同与小康之变是天道与人情之变的结果,后小康的到来亦如此。第三章讨论后小康孔子在综合“德”与“礼”的基础上提出了“仁”,给“礼”之“运”指明新的可能性。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不仅深入对大同、小康的探讨,也加深对“德”、“礼”、“仁”政教典范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先秦时期的政教思想。
其他文献
<正>在江苏农行2010年年中工作会议上,李志成行长作出了"加强市场竞争力建设,全面打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城市、县域和个人业务市场发展"的工作部署。这是省分行新一届党委对年
目的:研究辛芍组方中灯盏细辛、赤芍单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灯盏花素)组、灯盏细辛组、赤芍组,术前7d给予相应
<正>"英才教育"(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是当前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小众话题,相关研究成果较为薄弱,但在国外却是一个非常大众的研究领域,有着丰厚的研究成果和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重要的引起医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肺炎等多种感染性疾病。本文旨在研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其播散的分子机理,这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