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人口大省,2006年城镇化水平仅为32.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4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滞后严重阻碍了河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河南建设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如何在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选择正确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来促进河南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河南面临的重大课题。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镇化问题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及政策建议,然而针对河南城镇化的具体状况进行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立足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城镇化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提出了自己对河南城镇化发展的见解,希望对促进河南城镇化,进而实现河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论文从空间角度、产业结构角度、制度安排角度分析了河南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首位城市首位度不高,城市规模小且分布不平衡,地区差异明显,小城镇缺乏特色,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落后。认为要使河南城镇化水平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首先必须立足省情,在道路选择上,走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由新型工业化带动、以中原城市群为龙头、政府和市场合力推进、因地制宜、城镇模式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论文就河南城镇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努力提高郑州的首位度,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小城镇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进城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要彻底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城的障碍,必须创新各项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要素集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须树立城市经营意识,适度超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镇化中的文化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论文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河南城镇化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正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说明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城镇化相关理论综述。说明了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城镇化的测度以及中外学者对城镇化理论的研究;第三部分:中外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第四部分:河南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及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河南城镇化发展的对策;第六部分: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