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精神是大学最为核心和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随着大学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面对来自外界的种种诱惑和压力,加上自身固有的矛盾,大学渐渐迷失了本性,导致大学精神渐趋失落。追寻大学精神、重塑大学精神,是激励和推进大学发展的需要,也是重铸和升华大学理念的需要。对大学精神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大学本质的认识,丰富和完善大学理论,是对大学物质层面研究的一种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对大学精神的研究,也有利于科学界定大学与政府、大学与市场、大学与文化等之间的关系,对大学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首先系统考察了中西方大学精神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大学精神的概念内涵,将大学精神界定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化的价值和规范体系,是大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选择、积淀、内化而形成的。从大学的本义及其历史演变中将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自由精神和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建立在上述解析基础上,笔者对我国现代大学精神失落的时代表征、原因及实质进行了详细地论述。认为历史根基的薄弱及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工具理性的膨胀和人文精神的式微、行政本位与学术本位的矛盾冲突、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以及大学人对精神追求的自我放逐等因素导致了大学精神的渐趋失落,而其失落的实质乃是大学固有矛盾即大学理想与社会现实、大学自主性与依附性、大学传统与时代变迁、知识的“有用”与“无用”等矛盾在新时代背景下失衡的体现。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笔者尝试着提出了重塑大学精神的策略与建议。重塑大学精神,首先要对大学进行准确定性与定位。认识到大学组织的根本特性为学术性与教育性,学术是大学的身份标识,教书育人是大学的基本使命。同时,保持大学与社会诸要素之间的张力,在大学与市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大众文化之间保持适当的“度”。其次,重塑大学精神还需要从传承与超越、外塑与内化双重维度着手。在守望优秀大学传统的基础上也要有所突破和超越,新时代背景下塑造大学精神更应注重凸显卓越意识、彰显个性发展、培育开放与宽容、反思与批判、传承与创新的时代精神。构建外部制度,培育大学成长的良好环境:完善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培育社会民主自由氛围,为学术自由提供一定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同时,完善内部制度,呼唤大学人的精神回归:培育学术自由理念,加强学术道德自律;提炼大学校训,创建良好校风;大学人对大学精神的重新认识、自我涵养和努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