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花生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花生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一。推动花生产业稳定发展,对于调整我国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食用油脂自给率、增强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论文基于产业链视角,运用供求分析方法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花生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从生产发展变化看,建国以来我国花生生产增长迅速,花生总产量翻了12倍,这是种植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2003年为转折年份,在此以前的增产主要依靠种植面积的扩大,在此之后花生产量增加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2)从供给增加的影响因素看,一是要素投入对我国花生供给量增加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物质投入产出弹性高、劳动投入产出弹性低,这说明我国花生产出增长方式为物质投入依赖型,技术进步对其产出的贡献率仅为24.1%,不及我国农业整体技术进步贡献率的一半,推进花生生产科技进步势在必行。其次,通过那拉维供给反应模型分析价格对花生供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花生价格可刺激其播种面积的增加;在有竞争作物的作用下,发现小麦价格增加会导致花生种植面积下降,玉米价格增加会导致花生种植面积下降,但花生自身价格的变化对播种面积的影响为最大,比竞争作物的价格影响更为敏感。(3)从花生产业布局优化分析看,花生具有比粮食作物更突出的综合比较优势,其运输成本和技术进步对花生产业的布局有正向影响;相反,城镇化水平和非农就业机会对花生生产布局的影响显著为负。通过对花生产业集中度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正在加快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的花生生产主产区,花生生产布局愈来愈集中。(4)从花生的油用、直接食用方式分析看,通过食用花生消费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加和食用花生需求呈正向变动关系,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则为其增加肉蛋奶消费并减少花生消费创造了条件,而花生价格的上涨都限制了城乡居民对花生直接食用的消费,但其影响程度有差异。而且,近年来花生价格起伏波动程度加大,同时受其供给和消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增强。(5)从花生的对外贸易分析看,近年来我国花生贸易竞争力指数下降,比较优势有所减弱。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依据对花生主产区山东省临沂市的实地调研及对花生及花生制品价格形成的全程跟踪,在此基础上分析花生油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格局,得出的结论:一是农民在花生产业链中承担了更多的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收益相对较低;二是在当前我国食用油脂加工生产市场开放度高的情况下,花生榨油企业利润相对较薄,其中中小型加工企业处于不利竞争环境,大型花生油脂加工企业只能靠加工量的扩增才能维持较低的收益;(3)大型超市花生油利润明显高于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利润,也高于批发市场利润。这是因为大型超市控制着小包装油的主要流通渠道,凭借其市场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这种对花生油及花生产业发展起着逆向调节作用的格局必须予以纠正和调整。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稳定花生生产发展;优化花生产业布局,促进花生优势区域发展;稳步推进花生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花生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提高花生产业深加工能力,引导监督花生加工企业有序发展;加强对大型连锁超市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