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在中国教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德育实效性是目前中国道德教育中的核心问题。目前中学道德教育发展的一个误区就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丧失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基础,从而在外界过分强调其工具价值的压力下,消解了自身的主体价值。要想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走出现实困境,就必须倡导生活性的道德教育。本文试图从道德教育和生活的关系出发,建构生活性的道德教育的理论框架,探索中学道德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道德与生活的关系,揭示了道德的本质是生活的,从而提出并界定了生活性道德教育内涵。道德及道德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影响着生活,其本质是生活性的。第二部分系统分析了生活性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生活性道德教育是对传统道德教育——认知性道德教育的继承与发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性道德教育是现代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第三部分对生活性道德教育进行了理论基础的探讨。这一部分试图从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哲学思考出发,阐述了生活对教育的意义。先后分析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从而建构了生活性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探讨了生活性道德教育的实施原则。首先提出建构“对话”式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生活性道德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平等性要求。然后分别分析了生活性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应注意的问题,即目标和内容应突出生活性;方法途径应突出实践性;评价应突出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