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区域旅游发展整合模式研究——以四明山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16591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跨界区域已经逐渐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区域,跨界区域旅游开发不仅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针对跨界区域潜力大而问题复杂、矛盾突出等现实问题,寻求合适的整合模式是解决跨界旅游冲突,增加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跨界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整合理论为基础,对跨界旅游业发展机制、发展中存在问题以及旅游各要素整合方法进行研究,并据此从旅游发展要素的角度出发,提出以跨界旅游产品为核心体系的整合模式,最后以四明山为例,通过实地访谈、资料归纳,在界定出跨界区域旅游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得出的结论有:  (1)对跨界区域旅游发展机制进行研究。本文从我国行政区划和跨界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两个角度对跨界区域旅游发展机制进行探讨,通过系统研究我国行政区划的原则、特点、区划界线类型以及跨界区域资源特点等得出行政区划对跨界区域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第一、行政区划是跨界区域旅游资源富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我国的行政区划主要以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为依据,直接把自然和人文资源作为界线进行行政边界划分,使跨界区域往往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我国的行政区划具有相对稳定和历史连续性等特点,确保了跨界区域旅游资源在一定时期内保存完整,相对稳定。第二、行政区划是跨界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冲突和矛盾的根源。由于行政区划的存在,造成许多资源实体的地理范围跨越两个或以上不同的行政区域,被不同区域分割管理、开发,即旅游区与行政区不整合,这使得跨界区域旅游开发过程中极易带来矛盾与冲突。  (2)从区域间和区域内两个层面对跨界区域旅游业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从边界因素和自利趋势两个角度对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第一、区际冲突主要围绕旅游要素展开;区域内部冲突主要围绕和景区发展相关的利益主体展开。第二、跨界区域旅游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两个方面:边界因素和自利趋势。边界因素是主导因素,主要针对区际间冲突;自利趋势主要针对区内冲突。边界因素导致冲突的实质在于存在行政区划这一要素,无论是地理边界的变迁导致的身份归属争议还是社会边界所造成对内的一致性和对外的排他性方面都是由于行政区划人为的将完整的资源分割使之分属于不同行政区域导致的;自利趋势的本质在于各区域间为获取利益最大化抢夺核心跨界旅游资源导致的,不管何种行政区划划分类型引起的何种争议,主要原因多缘于此。  (3)对跨界区域旅游整合方法进行研究,提出跨界区域旅游各要素整合的一般性方法,在此基础上从旅游发展要素的角度出发,提出以跨界旅游产品为核心体系的整合模式。  (4)以四明山区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四明山区域所跨5个市县进行实地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四明山在整体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景区开发和产品组合角度,针对旅游各要素提出四明山跨界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整合思路和具体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验证本文提出的跨界区域旅游整合模式。
其他文献
城市湿地是城市区域重要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类型,是维持城市多功能景观的基础。但是,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湿地水环境正遭受现实或潜在的威胁。如何跟踪城市化发展过程,深
喀斯特石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之一,石漠化治理工作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喀斯特槽谷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区域内自然背景复杂。隔槽式褶皱与隔档式褶皱构成侏罗山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受构造控制,现代研究普遍认为侏罗山式褶皱形成于滑脱过程。因此,构造类型和岩性组合、地层结构对于喀斯特槽谷区的地貌形态及其对应的自然环境状况起着主导作用,而单一的石漠化治理模式遇到了许多问题,进行区
学位
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来看,产业集群成为了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代名词。产业集群的发展,激发了区域经济活力,带动了就业,促进了城市建设和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但我国仍处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剧,城市问题日益凸显,城市面临着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因素的威胁。然而,在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时,城市人口问题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掌握
时空序列数据挖掘作为时空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专门针对时空数据中时空序列类型的数据进行研究。时空序列数据不仅描述了地理对象或现象存在的空间特征,而且有效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