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上体液免疫重建的实验研究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肿瘤模型大鼠CD34+造血干细胞(HSC)在NOD/SCID小鼠体内进行造血及体液免疫功能重建的作用。   方法:培养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株Karpas-299,将其植入SD大鼠,建立人肿瘤大鼠模型,然后从肿瘤大鼠骨髓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法筛选CD34+造血干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入经环磷酰胺处理的NOD/SCID小鼠体内,动态监测小鼠造血和体液免疫功能重建情况,1、2、3、4周分批处死存活的小鼠,取其肝脏、脾脏、肾脏及外周血细胞,分别进行外周血变化、体液免疫分析和大鼠特异性基因的检测。   结果:以107个/ml/只肿瘤细胞连续注射入SD大鼠,可出现肿瘤组织,将造血干细胞移植1周后,小鼠外周血象恢复到正常水平。移植4周后,在小鼠外周血中可检测到大鼠源性造血细胞,大鼠特异PRKDC基因序列,小鼠IgG在移植后一周,开始恢复,并持续在较高水平,移植后分别在移植鼠肝脏、脾脏、肾脏检测IgA、IgM,发现在移植后一周的脾脏,变化的值最大,随着时间推移,到第四周仍持续在较高水平,且明显高于空白组,移植对照组未检出有,移植后,我们也分别检测大鼠细胞因子IL-1、IL-2、IL-3、IL-6,同样,在移植后一周的脾脏中,变化的最快,也出现的最早,并且直到第四周,细胞因子仍持续在较高水平,且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移植对照组未见检出。   结论:1、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株KARPAS-299可以在体外培养后植入SD大鼠建立肿瘤模型;2、大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可以恢复小鼠体内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3、大鼠的造血干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后重建的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及抗体等首先迁移至脾脏定居。
其他文献
目的:肝癌具有隐匿性强、容易转移的特点,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肝癌死亡率位居世界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治疗预后差、长期生存率低,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癌的
创新的产品,一定是要去匹配消费者现有或将有的需求,否则则是无意义的创新。  诺基亚可能真的要离开我们了。  回顾之前风光无限的“科技以人为本”的诺基亚,不禁感慨,不是我不明白,而是时代变得真快——任何一个看似有着巨大生命力的产品,在消费者需求面前,都会变得脆弱得不堪一击,尤其在科技领域。  在营销学中一直有一种观点:市场营销中最本质、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工作就是产品创新。从某些角度来说,这个结论是
疟疾是疟原虫经媒介按蚊传播引起的一种感染性寄生原虫疾病。在国内外,疟疾依然是高发的感染性寄生虫病。由于疟原虫对抗疟疾药品耐药性和蚊虫对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及扩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