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共享已成为个人、组织、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知识能够发挥最大价值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对知识的价值需求以远大于从前。知识共享个人知识在转化为集体知识的过程,不仅个人的价值得以提升,而且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知识与文化的融合,为企业不断的输入生命力与创新力。但在知识传播与转移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个人与环境因素的影响,降低了知识共享的意愿和效率。那么这些因素到底是如何影响知识共享,因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这些影响,也已成为当代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及认知理论,构建理论研究模型,深入探讨心理距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并根植于组织的信任氛围与组织的公平环境,探讨信任与组织公平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影响。首先,本研究采用文献归纳法对心理距离、信任、组织公平和知识共享变量的定义、维度、测量及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以奠定本研究理论基础,并构造研究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共收集319份企业员工的有效问卷。并运用SPSS24.0和AMOS24.0数据分析软件,通过区分效度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回归分析、以及Bootstrap再抽样技术等验证研究模型,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心理距离对信任、知识共享有负向预测作用;即心理距离越大会抑制组织内部信任的形成与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2)信任对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信任在心理距离对知识共享的负向预测作用中起部分中介效应。(3)心理距离对知识共享的直接效应明显弱于通过信任产生的间接效应。以往研究未能对这种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强弱进行比较分析,而本文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分析的Bootstrap再抽样方法,使得心理距离、信任对知识共享的共同影响机理更为清晰。(4)组织公平作为整体变量时,随着组织公平程度的降低,信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越弱;而三重调节中发现,只有在高程序公平组中,当分配公平程度越高,信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越强。根据得出的结论,本文对当代企业如何提高组织中员工的知识共享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应时刻关注员工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降低不确定性;其次,增强组织内部信任度,消除人际壁垒;最后,加强公正的制度管理,完善知识共享制度,最终提高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