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报道,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中的MROV,但是该病原与同属斐济病毒属的另一种能够引起水稻黑条矮缩的病毒RBSDV的生物学以及血清学性质特别相似,而且该病毒也能在玉米上引起粗缩症状.以致有些专家认为这两种病毒为同一种病毒.从病毒的基因组水平上对病原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可以从分子水平对两种病毒进行区分,从而对病原进行正确的分类.以湖北省近年来大面积发生的玉米粗缩病病毒分离物为研究对象从分子水平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在湖北省玉米粗缩病病原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基础上.该研究还对中国不同玉米种植区的60多份杂交玉米品种(系)抗感粗缩病进行了田间自然抗性鉴定.我们从中国辽宁,山东,北京,四川等收集了不同的玉米杂交品种(系)64种,分别在汉川,天门两地进行大田种植,对病情进行统计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在所鉴定的64个品种中,掖单12,鲁玉10号两品种对玉米和玉米粗缩病高感,沈农10号,沈试30等21个品种为高抗品种,其他品种的抗感病情况界于中间,此研究结果对于农业生产中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和病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