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是在速度场均匀假设条件下,将全声波方程分解为简单的单程波动方程来向下延拓上、下行波场,该单程波动方程在运动学上是准确的,可以满足于构造成像,但它忽略了介质参数变化对地震波振幅的改造,只具有振幅的相对保持功能,不能准确描述地震波传播的动力学特征。本文详细论述推导地下复杂介质中描述动力学特征的单程波动方程的近似过程,揭示单程波动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及其振幅保真特性。对真振幅偏移成像的概念进行了诠释,基于此概念,对传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中的地面边界条件进行了修改,使修改后的边界条件能够消除余弦倾斜因子的影响,并采用与之相对应的声压反射系数成像条件,使得偏移结果能够反映地下声压反射系数的变化。基于双平方根(DSR)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是另一类应用比较广泛的波动方程偏移方法,它具有倾角假频少、边界处理简单、无需求取震源子波以及计算效率高等特点。本文从保幅的单平方根(SSR)方程算子出发,基于两者在互相关成像条件下的等价关系,推导了由双平方根方程表示的保幅单程波动方程。利用地震数据偏移成像振幅信息为AVO-AVA分析提供可靠的岩性参数和储层信息已成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波动方程真振幅偏移成像技术具有提供精确地下构造图像以及提供与地下界面角度相关反射系数信息的能力。本文首先讨论了在强横向变速介质中炮域共成像点道集(SDCIGs)和炮检距域共成像点道集(ODCIGs)的多波至问题,指出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的自适应能力。并分别应用双平方根(DSR)方程偏移和单平方根(SSR)方程偏移输出了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证明了如何从炮域的单程波真振幅偏移输出真振幅共反射角道集,并在共反射角真振幅偏移中采用了乘法型成像条件,克服了炮域真振幅偏移中除法型成像条件的不稳定性。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论文中真振幅偏移理论和算法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