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病。严重的神经损伤,伤口处和远侧段全长神经纤维发生华勒氏变性,部分相应神经元凋亡,加上局部疤痕增生,吻合口处感觉、运动轴交易相互错长,长期失神经支配后终末器官萎缩、变性,故治疗后功能恢复多不理想。 雪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统特有的胶质细胞,不但在周围神经的发生、发育、形态和功能维持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和修复过程中,也起关键作用。因此,雪旺细胞近年来成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周围神经华勒氏变性中雪旺细胞的变化,多数学者认为,创伤后雪旺细胞受诸多因素激发,直接进入有丝分裂状态,大量增殖。也有学者提出雪旺细胞存在坏死或凋亡现象。本研究通过比较SD大鼠各组形态学改变、凋亡基因表达变化及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结果,探讨华勒氏变性中雪旺细胞凋亡的存在及其时相性变化特点。 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利用成年雌性SD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建立华勒氏变性典型模型。 将 95只 SD大鼠(麻醉死亡 6只,中途退出实验及备用共 15只)随机分为 12组。l个正常空白组(8只)、11个实验组(66只)。每只实验组大鼠双 后肢再随机分为试验肢(坐骨神经于上 1/3段横断)和对照肢(对侧正常坐 骨神经〕。所有的“试验肢”构成试验组,所有的“对照肢”构成对照组。 各实验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1、6h、12h、24h、Zd、3d、4d、sd、14d、Zld、 30d共 11 个时相点,切取坐骨神经中下段标本。练合分析、比较正常空白 组、对照组、试验组神经纤维形态学改变,雪旺细胞 S—100蛋白和凋亡基 因相关产物B。l-2、FAs、B3X表达水平变化,并运用TUNEL法检测雪旺细 胞凋亡指数。 结 果 1、形态学分析显示,试验组发生典型华勒氏变性。雪旺细胞数量术 后Z4h开始减少,第3d、4CI明显稀少,术后sd开始增多,14d 后形成Bungner带;对照组在创伤早期出现轻度坤经肿胀,炎症 细胞浸润。 2、S—100检测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明显不同,各组雪旺细胞 S一]00 普遍呈低水平表达:对照组与正常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差异 (P>0刀5);试验组术后lh增高,术后6h汗始明显下降,持续到 第 4d才开始回升,第 ZId达高峰。术后 lh、术后 ZId与正常空 门组单独作I检验比较,有统计意义o<o05)。 3、正常空白组BCI-2低水平表达,士侧肢与右侧肢比较无统计差异 (P>0.05);对照组术后 6h明显升高,术后 24h、4d、21d轻度 增高,与.卜常空白组相比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刀1):试验组在 术后6h、24h、sd、14d、30d进行性升高,与正常空白组相比有 统计学显著差异(P<0刀1)。 4、正常空白组Bax低水平表达,左侧肢与右侧肢比较无统计差异 (P>0.05);对照组术后 6h、第 3d至第 ZId持续高表达,与正常 空白组相比有统汁学显著差异(P<0刀1);试验组第1七开始进行 性上升,第 3 cd达高峰,与正常空白组相比有绞计学显著意义 (P<0刀1〕。 5、正常主白组Fa。表达极低,上侧肢与右侧肢比较无统计差异 (.P>0.05),对助组分别于木后 24h、3d、sd。Zld轻度增高,{H 与正常空臼组相比无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从术后 12h开始 波浪式进行性升高,在变性中、晚期高表达,与正常空白组相比 有统计学显著差异o<0.01.)。 6、TUNEL检测显示,正常空白组雪旺细胞凋亡发生率极低,左侧肢 与右侧肢比较无统计差异 J>0刀引;试验组分别在术后6h、川、 4d、ZId 四个时相点上出现大量凋亡细胞核。与;厂常空白组相比, 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刀1\ 结 论l、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后远侧段华勒氏变性中,确实存在雪旺细胞凋亡现象;2。雪旺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始终贯穿华勒氏变性的全过程,早期以周亡为主, 中晚期以增殖为主;3、雪旺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时相性变化特点;4、一侧坐骨神经严重损伤后,对侧正常坐骨神经内雪旺细胞的凋亡相关基 因将活跃表达,并具有一定的时相性特点:5、正常成毕大鼠坐骨神经内极少有雪旺细胞凋亡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