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肺癌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诊断时仅有不足20%的患者适合手术切除治疗,而多数属于中晚期失去切除机会,传统放、化疗的副反应大,疗效不尽如人意。为有效控制肿瘤、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介入治疗应运而生。随着介入手术器械和材料的不断改进更新以及操作技术的成熟,介入治疗新技术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其中载药微球(drug eluting beads,DEB)的出现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史上具有重要意义。DEB具有携带并缓释化疗药物和栓塞肿瘤血管的双重作用,在提高肿瘤区化疗药物浓度的同时降低了全身毒副作用。当前DEB在肝癌及肝转移癌介入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肺癌介入治疗中报道鲜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DEB和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分析DEB的疗效及安全性和可行性,并探讨可能影响DEB疗效的因素。本研究所使用载药微球为国产CalliSpheres微球。资料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接受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ronchial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BACE)治疗的中晚期NSCLC患者61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2组即DEB组,28例;和PVA组,33例。两组均使用40mg吡柔比星(THP),0.4mg吉西他滨,经导管缓慢灌注,DEB组使用300-500um微球加载100mg奥沙利铂栓塞肿瘤滋养动脉,而PVA组灌注100mg奥沙利铂后使用350-560um PVA栓塞。所有患者经门诊或电话随访3-25个月,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或2019年3月。介入治疗后,采用改良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治疗效果,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以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术前、术后1周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相关实验室指标。总结、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手术操作顺利完成,技术成功率100%。DEB组患者治疗次数(1.25次/例)少于PVA组(1.818次/例),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次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9)。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指标多位于正常范围之内,未出现显著异常。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3个月肿瘤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82.14%和54.54%,二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2)。DEB较PVA可以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P=0.034)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P=0.036);多数患者仅出现一过性栓塞后综合征,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骨髓、肝、肾功能异常和脊髓动脉损伤情况。在DEB组,中央型肺癌的疗效(7/10,70%)虽然低于周围型(16/18,88.89%),但是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15);腺癌的疗效(16/16,100%)较鳞癌(8/12,66.67%)好(P=0.028);Ⅲ期肺癌的疗效(14/17,82.35%)与Ⅳ期(9/11,81.82%)相接近(P=1.000);初治患者中的疗效(9/9,100%)高于其他治疗失败后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4/19,73.68%),但是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44)。结论:1.DEB在中晚期NSCLC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与PVA对比其疗效更佳。2.DEB的疗效与中晚期NSCLC的肿瘤病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