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生理参数的人体热舒适模型研究及应用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ouwpla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筑环境中,热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感受和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人们对室内环境热舒适性要求日益强烈。空调技术一定程度改善了热舒适,使室内获得具有恒定温湿度的空气,但这种单一的调节模式已然无法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热环境不仅给予我们一种心理上的享受,更体现一种优雅的生活品质。常规空调热环境削弱了人体热适应能力,让人感到枯燥无味。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热环境下,不仅工作效率会降低,免疫系统也会逐渐退化并致使机体发生病变。此外,恒温恒湿的控制模式对能源消耗较为严重。因此,在这个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当下社会,如何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及改善室内热舒适状况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综合皮肤温度、皮肤电导及心率三种生理参数并结合主观投票采用Fisher判别法和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生理建模。首先本文对实验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对主观问卷投票,包括热感觉、热舒适及排汗率的投票标尺作细致划分;其次对五个实验工况下人体生理参数进行采集与热舒适投票,分析人体主观热反应变化规律及热环境对皮肤温度、皮肤电导及心率的影响,建立人体热舒适多元生理评价模型。本文采用Fisher判别法,以人体六点皮肤温度作为判别条件,建立两个判别函数,以联合分布图与领域图实现对样本分类;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实现多元生理建模,该模型能够跟踪人体热舒适变化,对大部分数据预测准确,模型性能较好。最后本文对建筑室内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进行设计,基本完成了各模块功能,实现对环境参数在线监控,针对传统空调的控制弊端,本文将多元生理评价模型融入到空调控制系统中,详细阐述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流程,该系统综合考虑室内热环境参数、生理参数、人体新陈代谢率及服装热阻等,使得对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控制更加人性化,能满足特定用户对热环境的热舒适性要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图[28]表[23]参[53]
其他文献
以陕西省蓝田县北部黄土台塬区为例,采用GPS定位,测定了2007年1024个采样点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通过经典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区的土壤养分变异特征进行
本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园址选择、建园材料选择、砧木培育和嫁接、种子园区划和抚育管理等多个方面详细总结了油松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技术和方法。为油松无性系种子园的
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建设是山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汉中山区城镇滨水环境景观的一般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现有景观模式的建设意见。
本文通过对麟游、陇县两县核桃遭受低温冻害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在阐明了4月份的低温灾害天气对宝鸡市核桃生产危害的程度、规模和区域性特点及抗冻性品种特性的基础上,从科学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6例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91例RA患者,4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20例健康人, 应用ELISA
会议
甲午战后严复发表的四篇时评,既批评清流士大夫,又讥讽西学名流,认为两者皆未识西洋大体。在严复看来,西洋民主政治鼓励竞争,允许个人自由发展,所以国富民强。中国只有放弃传统的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