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财务风险分析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和升级,应运而生了互联网消费金融。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在2016-2017年出现爆发性的增长。2017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达到4.38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 904%:2018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保持继续走高的趋势,高达9.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2.9%。然而在2018年我国监管政策频出,迫使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进入整顿期。由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势头,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还来不及形成完善的运营体系,财务方面存在着许多风险,主要有由于贷款者信用低造成违约导致坏账率过高的信用方面的风险;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主要集中于综合收益率导致行业之间竞争加剧的市场方面的风险;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是基于互联网而发展的,基于互联网的虚拟性而存在着技术上的风险。目前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探究主要集中在战略分析,运用swot-pest分析法,从宏观、中层和微观方面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发展。还有资金链风险研究,构建资金链风险评估体系,并从筹资、运营和资金回收三个方面,进行风险控制。我国学术界缺乏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财务风险的研究与剖析。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财务风险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并相对应的提出具体控制和降低风险的措施。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分析以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根据财务风险分析的一般流程,分析行业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再结合具体案例M平台已建立的贷前、贷中、贷后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并找出其依然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最后再有针对性的提出风险控制对策。本文的主要贡献主要有:(1)现阶段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研究较少,且多为战略研究分析,本文选取具体案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2)本文以M平台为例,从贷前、贷中、贷后三个阶段分析了该平台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和政策,并找出该平台存在的风险点及其存在原因;(3)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存在的财务风险,结合该平台的实际情况,寻找出解决和降低风险的措施,这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内其他平台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在集中运维体制下,电信网管系统支撑模式如何满足提高网络生产作业效率,降低网络运行成本的目标,描述了生产作业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思路、实现方式及其在运维工作中投入应用的重要意义,同时简要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部分应用实例。
提起苏姗·巴斯纳特(SusanBasnet)和安德列·拉斐维尔(AndreLefevere),人们就会想到他们共同主编的翻译研究丛书。1996年拉氏因患白血病突然离开人世,翻译学界的学者们无不感到惋惜。巴斯纳特是拉氏的亲密的合作
当下,随着石油行业跨出国门,当地雇员已成为维持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对海外石油行业当地雇员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当地雇员管理策略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精干和高效,只
本文介绍了城域以太网面向连接业务的发展背景和标准化进程,分析了多种现有城域以太网面向连接技术,包括PWE3、VPLS和PBB-TE,并介绍了热点技术PBB-TE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
新兴的电信级以太网弥补了传统以太网的不足,可提供经济便捷、较高安全和服务质量保证的二层专线业务。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电信级以太网的同城二层专线的3种组网模式及其适用的场景和历史时期,以及由此带来的运营维护方面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