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与目的:慢性应激可促进焦虑水平增长,对肠道菌群及肠屏障产生影响,在多种胃肠道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咬合功能障碍(Occlusal disharmony,OD)作为一种慢性应激可使机体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axis)对随后遭遇的应激敏感性增高,并且对处于慢性应激状态下的机体产生的焦虑情绪具有促进作用。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慢性应激可促进焦虑水平增长,对肠道菌群及肠屏障产生影响,在多种胃肠道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咬合功能障碍(Occlusal disharmony,OD)作为一种慢性应激可使机体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axis)对随后遭遇的应激敏感性增高,并且对处于慢性应激状态下的机体产生的焦虑情绪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本实验研究通过建立OD以及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两类应激源分开和交互作用的动物模型,以研究两者对大鼠肠道菌群影响,以及肠屏障中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揭示OD以及OD大鼠遭遇CUMS刺激后肠道发生的变化,从而探究OD对肠道的影响机制。材料和方法:健康的4周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4只,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OD组、CUMS组和OD+CUMS组,适应一周后,通过数字化导板,磨除涉及OD因素组(OD组和OD+CUMS组)的SD大鼠上颌磨牙,一侧磨除量为0.5mm,另一侧保持原有咬合面形态。适应2周后,对涉及CUMS因素组(CUMS组和OD+CUMS组)的大鼠施加慢性不可预估性应激,5周后取材进行后续实验。每周监测一次大鼠体重增长量,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第56天血清皮质酮水平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行为表现,以分析各组大鼠焦虑水平;无菌条件下收集第56天各组大鼠粪便,通过16s RNA测序分析大鼠肠道粪便微生物的变化情况;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定量检测结肠组织中TJ蛋白,即胞质紧密粘连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连接黏附分子A(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A,JAM-A)、封闭蛋白2(Claudin-2)表达情况,同时结合免疫荧光法对TJ蛋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1)OD+CUMS组大鼠较对照组体重增长量、血清皮质酮水平以及旷场实验中的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有显著的差异(P<0.05)。这表明两者交互作用时SD大鼠的焦虑水平明显升高。(2)OD和CUMS单独或交互作用均可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和相对丰度改变,交互作用时二者改变更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在菌群组成中相对于对照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都发生改变,而在属分类水平中,与短链脂肪酸生成相关的罗氏菌属、毛螺菌数以及瘤球菌属丰度均呈下降趋势;机会性致病菌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及大肠杆菌志贺氏菌丰度上升。(3)相对于对照组,OD组、CUMS组和OD+CUMS组的结肠组织TJ蛋白ZO-1、JAM-A表达减少,Claudin-2表达增高,其中OD+CUMS组变化更为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结肠组织的免疫荧光法分析结果趋势一致。结论:相对于对照组,OD大鼠在伴有或未伴有CUMS的情况下,在行为学表现、血清皮质酮水平、肠道菌群以及结肠TJ蛋白都存在差异,并且OD伴CUMS时,上述变化更为明显,提示OD的存在可能对肠道菌群和屏障的变化起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真菌球型鼻窦炎临床特点及内镜手术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78例于2017年10月~2019年11月住院且确诊为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纳入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行鼻内镜手术(ESS组),共63例;另一组行鼻内镜手术联合鼻窦球囊扩张术(ESS+BS组),共15例,术后均予鼻腔填塞、鼻腔冲洗等处理。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3~12个月
第一部分:社区相关性MRSA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目的分析社区相关性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从1例使用莫西沙星治愈的CA-MRSA肺炎患者入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的CA-MRSA患者6例,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和治疗用药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
背景与目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临床上较为少见且恶性度较高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的亚型之一,约占所有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18.5%。随着诊疗水平及患者的就医意识不断提高,AITL的诊断率也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临床表现及病理、免疫组化表现不典型的
目的:通过比较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Radical Cystectomy,RC)后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Cutaneous Ureterostomy,CU)、回肠通道术(Ileal Conduit,IC)这两种尿流改道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对比改良式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带蒂舌状皮瓣皮管成形输尿管皮肤造口术,Modified Cutaneous Ureterostomy
背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s)的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因无植入物残留、较少引起血管分叉嵴或斑块移位,其疗效可能优于药物涂层支架(DES)植入术,但现有的资料仍然不足以证明单用DCB治疗CBLs特别是真性CBLs(TCBLs)的临床获益。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单用DCB血管成形术与必要时边支支架植入术(PSS)治疗TCBL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的
研究目的:调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分析患者焦虑抑郁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1日~2019年10月1日在泉州市第一院心内科住院部或门诊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ei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价焦虑抑郁情况。通过比较治疗后血压各项指标
褪黑素(Melatonin,MLT)是一种主要由松果体合成分泌的吲哚化合物,除松果体外还在视网膜、胃十二指肠、皮肤、骨髓和淋巴细胞中发现MLT的合成。内源性MLT在生物钟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昼谷夜峰的节律性分泌是生物钟的输出信号,通过血液循环向机体传递了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化的信息。此外MLT还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功能,但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合成分泌、分布、昼夜节律以及对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影
目的探讨不同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坦索罗辛、赛洛多辛对前列腺增生或炎症患者射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有正常勃起和射精功能、规则性生活、年龄在20~60岁间的前列腺增生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使用不同选择性的α1受体阻滞剂,分为低选择性的多沙唑嗪(可多华4mg qn)、高选择性的坦索罗辛(哈乐0.2mg qn)、超高选择性的赛洛多辛组(优利福4mg bid),至少使用α1受体阻滞剂2周,分别于使用
以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为代表的蒽环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肿瘤药物,其伴随的心脏毒性是最常见及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极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蒽环类药物诱导心脏毒性(Anthracycline induced cardiotoxicity,AIC)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心肌细胞凋亡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诸多研究表明,miRNAs在心血管功能和疾病的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生物体内miR
研究目的:1、建立三叉神经根区(trigeminal root entry zone,TREZ)慢性机械性压迫诱导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大鼠模型,观察三叉神经根区压迫损伤后大鼠行为学改变。2、通过观察术后TREZ区Wnt蛋白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神经损伤后Wnt信号通路是否激活及探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与三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