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麦耐盐碱相关基因克隆及其功能验证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ongl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土地盐渍化是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限制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盐碱耕地上种植的作物表现为大幅的减产甚至死亡。目前,培育优良的耐盐碱作物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因此,应用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已成为当前现代农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法:本研究以六倍体小黑麦品种为主要研究材料,建立了小黑麦cDNA-AFLP技术,并以此为基础筛选到与盐胁迫相关的基因片段,采用RACE技术扩增到了碳酸酐酶cDNA全长,通过半定量RT-PCR和酶活性分析技术对该基因和蛋白表
其他文献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块茎的休眠和发芽对于马铃薯栽培、贮藏保鲜和加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工调控技术尚未能高效的调控马铃薯块茎休眠与发芽,因此利用生物分子技术对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和发芽进行调控就尤为重要。本研究将由强组成型启动子CaMV 35S驱动的无机焦磷酸酶(PPase)基因对马铃薯早熟和晚熟的两个不同栽培品种进行转化,以期获得转基因植株;同时,分别以4℃和25℃室
学位
本研究对前期筛选出的具有多功能菌株进一步筛选并研制菌肥,将研制的菌肥和一种引进的菌肥在减少20~30%化肥的基础上,测定其对豌豆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综合筛选法对前期研究获得的促生菌株(PGPR)进一步筛选,获得优良促生菌株5株,即LM4-3、LH12-3、Lx191、Jm92和LHS11。2.菌株Lx191和LHS11对供试的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LHS11对黄瓜枯萎菌,
学位
甘肃省天水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与西秦岭山地交接地带,人多地少,山多川少,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少雨,农业生产基本上处于受自然条件制约的不利境地。已有研究和实践表明,草田轮作能够改良土壤,实现用地养地,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使农作物获得高产稳产,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给畜牧业提供优良饲料,缓解草畜矛盾,是农牧结合的纽带,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本研究在天水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对
学位
水稻籼、粳两个亚种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其杂交后代有着较大的变异和显著的超亲优势,充分利用亚种间或亚种内不同生态型间的杂种优势已成为当今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水稻籼粳亚种进行多样性及杂种优势分析研究,对合理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以39份籼粳衍生系和17份籼、粳稻亲本为材料,采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两种聚类分析方法,对试验材料进行类群划分、比较研究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水
学位
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约21-23 nt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已有研究表明,miRNA所调节的靶mRNA在很多植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了根、茎、叶、花的形态发生、信号转导及不同环境的胁迫等。近年来,通过克隆手段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植物上已鉴定出上百种miRNA和它的靶序列,但是主要集中在拟南芥、玉米等一些模式植物中,而且很多miRNA的功能尚不清楚。马铃薯(S
学位
杂种优势是杂交F1代在生物量、株高、生长发育速度、繁殖力等农艺性状方面优于其父母本的现象。虽然杂种优势已经被研究和运用超过了一个世纪,但是它的分子机制仍然不甚明了。我们的研究着重于了解small RNA在杂种优势中发挥的作用。通过一个专门检测small RNAs表达水平的芯片体系,检测了水稻两个亚种日本晴(Nipponbare)和93-11以及它们正反交F1代中所有已知的microRNAs和高表达
学位
矿山开采、重金属冶炼带来了大量重金属污染场地,不仅占用了土地资源,而且容易引起周边环境的污染。植物稳定修复与植被恢复可以实现多种目的,如稳定尾矿、控制污染、美化环境等,其中,在重金属污染边际土地上种植非食用性的能源植物,将成为一种新兴的生物能源生产趋势。本研究以典型重金属污染边际土地浙江富阳铜锌冶炼厂周边重金属污染农田和安徽铜陵杨山冲尾矿库为试验基地,探索利用石灰、凹凸棒石、膨润土、沸石、磷矿粉等
学位
早稻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早稻生产不仅仅体现在其自身作为粮食生产的一部分,而且还藉此稳定了双季晚稻生产,这对于促进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早稻种植面积有萎缩倾向,利用遥感技术对早稻生产区种植面积进行调查,把握早稻种植家底,分析早稻种植动态变化及原因,进而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对稳定和推动早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具有
学位
作物灰色育种学是灰色系统理论与作物育种学相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越来越多的育种工作者利用作物灰色育种理论来开展育种研究。但是利用此理论指导育种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比对,而手工计算难以胜任此项工作。为使育种工作者能从繁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于对育种本身的思考,我和作物灰色育种理论创始人郭瑞林先生以及王占中等人组成课题组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作物育种专家提供一个可
学位
我国人多地少,棉花主产区又是粮食主产区,短季棉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实现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短季棉早熟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寻找与其相关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于短季棉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对短季棉早熟及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同时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并定位短季棉早熟及相关性状的QTL。一、短季棉早熟及相关性状的混合遗传通过构建百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