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matic Roles of Displacement Verb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移动词研究从多个角度观察都有重要意义:从句法和语义角度看,动词与相关的句型问题是英汉语语法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动词语义成分和句法成分的对应关系是重要的语法课题。从认知上看,空间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从属于空间系统的位移动词的研究就很有意义。从应用角度看,现代英汉语位移动词是一类数量颇大,用法丰富的动词,从语义认知入手来解析动词的句法表现和句子的相关成分的使用情况,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将起到以简驭繁的效果。   本文以位移动词为研究对象,从语言事实入手,探讨了位移动词定义和分类依据的标准。我们认为位移的本质是位移力的传递及其作用下位移体的结果变化,围绕位移力这个位移的核心概念,对与位移动词相关的位移要素:位移力、施动体、位移体、位移处所的性质及句法语义特征进行了论述。区分了位移动词和非位移动词,并将位移动词分为自移动词,他移动词和共移动词,列出了空间动词词表,并对各小类句法语义特点进行了论述。   运用语义成分分析理论和题元角色理论对英汉语位移动词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英汉语位移动词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1)题元角色理论对英汉语动词多义性的认知作用:2)题元角色理论对英汉语动词句法结构的认知指导作用;3)题元角色理论对英汉语动词一词多义的教学指导作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1)英汉语移动动词语义组成方式不同,英语移动动词的词汇化程度高于汉语并且英语移动动词种类也远多于汉语。2)英语是形合语,汉语为意合语。英语移动动词宾语的题元角色一般是受事,汉语则不然,其宾语题元角色可以由方式或目标等充当。并将此对比得到的结论运用于机器翻译和对外汉语或英语教学中。   在机器翻译中,运用语义成分分析理论对英汉移动动词语义进行分析后,再运用题元角色理论对语义相同或相似的移动动词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从语义角度对英汉移动动词深入分析,得出它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同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可用此法对比英汉移动动词,以便教授学生辨析不同语言中的近义词。
其他文献
喜剧性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其本质是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不协调的形式,从而肯定美的成分。喜剧性研究涉及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批评等方面。语言是喜剧性的载体之一,因此
戏剧独白自古以来是戏剧家惯用的手法。作为一种戏剧技巧,独白常用于辅助情节的发展,如通过独白者展示内心的隐秘心事。莎士比亚戏剧独白通过沉思型、抒情型和雄辩型三种类型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也是最能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歌词是众多音乐构成要素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这种特点决定了歌曲与时代、歌
第八届环太平洋激光与光电子国际会议(CLEO(?)/PR 2009)将于2009年8月30目-9月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会议为CLEO(?)/PR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的国际会议。此会议为系
读者反应论,作为“动态对等”的解释被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的分歧和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读者反应论是否可以被看作一种翻译评价标准?这也是
基于语料库,采用体裁分析和系统功能语法从宏观与微观上对学术写作进行研究一直成为众多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建立学术英语工程英语类语料库,以其中50篇发表文章结论
戴维·威廉森是澳大利亚“新浪潮”戏剧运动的杰出代表,也是当代澳大利亚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迄今为止,他创作了30多部戏剧,10余次获国内国际文学大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创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学术交流已成为现今学者进行思想交换的平台,同时发表高水平论文也成为衡量个人及科研单位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学术写作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