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贿及其刑法规制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较于“俗贿”,雅贿有着诸多“优势”,因此,很多人利用这种“高雅”形式来实现肮脏的权、利交换,并且有着愈演愈烈之势。然而,雅贿依旧是“贿”,本质仍是“腐败”,它与反腐倡廉的社会大背景背道而驰,之于当今社会百害而无一利,有必要予以深究。为此,本文简要讲述了雅贿的历史、定义等基本情况,指出其具体表现、盛行原因和危害,并通过分析惩治雅贿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严密法网,有效打击贿赂犯罪。全文约3.2万字,除引言与结语外,主体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雅贿的概述。一方面,简要介绍雅贿的历史:源于唐宋,盛极明清,在当代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归纳雅贿的已有定义,通过分析比较,给出本文定义:雅贿,又称为“优雅式贿赂”,是行贿者通过送上带有文化品位的物品,或以其他方式满足贪官各类“爱好”,借机交换贪官手中权力,从而获得利益的行为。第二部分,雅贿的表现、原因及危害。首先,结合现实发生的一些案例逐次说明雅贿存在的具体表现形式,这其中既有送古玩、字画等物的旧形式,更有现代人自创的送高学历、高职称、文章著作、作品参评、评委头衔、歌功颂绩、送润笔费、讲演报酬、会议补助、学术兼职,以及旅游考察、官员出书等诸多满足领导兴趣爱好的新形式。然后,从四个方面揭示雅贿不断盛行的原因:一是精神需要:披艺术外衣,假文雅学士;二是社会基础:认识有偏差,社会助贪心;三是保值增值:经济利益多,升值空间大;四是隐蔽安全:钻制度漏洞,避法律惩处。最后,指出雅贿的危害:一是助长腐败现象,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引发个人堕落,败坏社会风气;三是扰乱经济规律,造成市场乱象;四是搞乱艺术标准,阻碍艺术进步。第三部分,惩治雅贿的现实困境。主要是:(一)花样翻新,非“财物”雅贿无法入罪;(二)模棱两可,“馈赠”与“收受”混淆不清;(三)数额限制,刑法打击乏力恐放纵;(四)刑罚有限,犯罪前赴后继难预防;(五)数额难定,判定不一失公允。第四部分,雅贿的刑法规制建议。针对惩治雅贿的各种困难,着重从刑法学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制措施:一是合理界定贿赂范围,扩至“一切利益”;二是抓住“利用职权”本质,揭开“馈赠”面纱;三是综合考量各种要素,摒弃“计赃量刑”;四是完善贿赂刑罚体系,加大惩治力度;五是制定价值评估规则,主客观相一致。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关注的焦点都是在对被告人定罪事实的认定上,量刑程序是依附于定罪程序的。因此现有的证明标准主要是针对定罪事实设立的。随着量刑程序规范化改革的推
本文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的汉族婚礼为个案,重点梳理和研究河湟地区汉族婚礼中的女性民俗主体及其所承担的婚俗事项在婚俗事项中的重要价值。  论文除了绪论、结论、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即使是向来被认为比较冷门的产品质量法律制度,也独具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重要组成部分。从浩瀚的史料中检索、梳理中国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经作为生活消费品逐渐地走向每个家庭,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汽车在中国的数量与日俱增,这样不仅导
美国最高法院对于“比尔斯基案”的最新判决又一次在商业方法专利领域引起了波澜。可获得专利主题是专利法领域的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美国为适应其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