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与媒体关系探析——国家权力和国家利益视角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外交和媒体的关系鲜有学者关注,现有的论及媒体作用的文献和文章,多是片面的或者把媒体放在外交的辅从地位,或者是对媒体视而不见。也有从媒体本身的价值判断,把新闻自由作为解决媒体面临问题的途径。而今在全球化推进的大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给国家和媒体都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冷战后,随着技术进步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和利益也在经历着变化,国家外交的形式、途径也随之有很大变化,在这些环境下,中国外交和媒体的关系该秉持怎么样的原则认识和理解,才能适应新时期复杂的国际环境,是论文针对的问题。 论文认为针对这个问题,要结合中国的实践:新中国建立以来外交的历史演变;中国社会制度的特殊环境,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和传播学基本理论,揭示外交和媒体关系的本质。论文认为外交本质上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国家利益为依归,外交和媒体关系也服从于这一规律。这一规律是从外交一国家权力、国家利益和媒体—公众舆论—国家权力与国家利益的联系中推导出来的。在这个本质的范围内,在不同时期,媒体和外交关系,以及和外交背后的国家权力及利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的媒体在过去的历史中总的来说是遵循这一原则的,在改革开放后,社会包括媒体都在改革进程中,这一本质性原则也仍然潜在地指导着两者关系。 国际社会中很多扭曲中国形象,妖魔化中国发展的新闻,一方面是有些国家政治上的居心不良,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的媒体没有世界范围的影响,不能充分有效地表达我国的和平声音和发展意愿。我们国家又提出和平崛起的战略指导发展,要在国际社会由中国人、中国媒体塑造自己国家的形象,在全球环境中表达对世界局势的看法,还要在改革中努力。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国的证券市场日益低迷,股市人气屡创新低的情况下,作为主体的上市公司的表现不佳是其中的主要因素。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更是其决定因素。在上市公司丑闻不断的今天,如
随着中国加入WTO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已初步建立了政府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进入了关键阶段,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