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伴随着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和自然资源高消耗,在一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显然要接受新的转变,而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为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本文基于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以生态农业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为研究目标,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为切入点,构建了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统计数据资料比较了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典型相关分析法、熵值法对评价指标的降维处理效果差异,基于DEA测算评价我国省级和湖北省县级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为生态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完善生态农业发展评价体系提供了方法学理论。得出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基于DEA方法的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投入产出循环出发,以生态农业内涵和指标准则为依据选取指标。2.构建了基于DEA方法的生态农业发展评价体系:首先基于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进行数据的获取、整理以及标准化处理,随后采用降维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并应用DEA改进模型对评价系统进行相对效率的测算,其结果即评价区域的生态农业发展相对水平。3.以我国大陆的31个省(市)为例,构建了包括13个投入指标、10个产出指标的省级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比较不同降维方法的评价过程和结果,确定PCA更适合基于DEA方法的省级生态农业发展评价。(1)通过PCA将原始指标降维成3个投入指标、3个产出指标后经DEA测算得出,内蒙古、上海、山东、江苏、黑龙江、山西依次排在前6位,处于生态农业较高水平;天津、吉林、北京、辽宁、湖北、浙江、福建、重庆、安徽、四川、陕西、河北、河南依次排在中位,处于生态农业中等水平;广东、新疆、江西、贵州、湖南、宁夏、海南、云南、广西、甘肃、青海、西藏依次排在后12位,处于生态农业较低水平。(2)从要素配置角度分析非DEA有效地区,发现若产出保持稳定,天津、陕西、河北的农业土地、水、电、人力资源和资金、基础设施、农用物资的综合投入没有被有效利用,河南农业经济系统人力资源、资金、基础设施、农用物资的综合投入过多,新疆的农业生态系统投入的资源利用率不足;若保持一定投入则北京、四川、河南的生态效益产出不足。(3)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角度分析非DEA有效地区,发现总体生态农业发展效率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不足,且各地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其中天津、吉林、北京、辽宁、湖北、浙江、福建在技术、规模上已保持较好水平,所需改进较少;重庆、四川、陕西、河南、贵州、新疆、宁夏、海南、青海、西藏的改进方向为提高规模效率,应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达到最适规模,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广东、河北、安徽需改进技术效率,即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加强技术研发、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能力。江西、湖南、甘肃、云南、广西存在资源利用不足、配置规模不适当等技术和规模两方面问题,应同时注重生态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4.以湖北省29个县(市、区)为例,构建了包括13个投入指标、11个产出指标的湖北省县级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比较不同降维方法的评价过程和结果,确定PCA更适合基于DEA方法的县级生态农业发展评价。(1)通过PCA将原始指标降维成4个投入指标、4个产出指标后经DEA测算得出,监利、嘉鱼、洪湖、荆州、曾都、老河口、江夏、麻城、秭归、建始、夷陵、巴东、利川、通山、孝南依次排在前15,处于生态农业较高水平;钟祥、南漳、郧阳、枣阳、天门依次排在中位,处于生态农业中等水平;兴山、恩施市、郧西、五峰、大悟、来凤、房县、英山、阳新依次排在后9,处于生态农业较低水平。(2)从要素配置角度分析非DEA有效地区,发现若产出保持稳定,枣阳、钟祥的人力资本、资金、基础设施、农资综合投入存在冗余,天门的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农资的综合投入过多,南漳县的资金投入过多,房县、恩施市的自然资源投入丰富但利用不足,阳新县农业设施投入存在冗余,兴山县、英山县的自然资源、农业设施投入丰富但利用不足;若保持一定投入则枣阳市产出的水土保持和制氧效益、经济效益、产品品质不足,阳新县、钟祥市产出的水土保持和制氧效益、经济效益不足,英山县、来凤县,特别是兴山县的环境质量改善不够,郧西县、南漳县的产品品质不足。(3)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角度分析非DEA有效地区,发现总体上影响湖北省非DEA有效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效率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不足。其中钟祥市和南漳县在技术和规模效率都较好,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所需改进较少。郧阳区、枣阳市、天门市、兴山县、恩施市、郧西县、五峰自治县、大悟县、来凤县、房县、英山县规模上不够合理,其中枣阳和天门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则应适当减小规模以减少投入要素的损失,或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拓展生态农业产业链,其他县域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应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阳新县存在资源利用不足、配置规模不适当两方面问题,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应同时注重生态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