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井用超低密度陶粒支撑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来源 :太原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新时代,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水力压裂技术是油气开采的关键技术,陶粒支撑剂是决定水力压裂成功的重要材料。陶粒支撑剂物理性能将直接影响油气井的开采量及服务年限。查阅相关文献,低密度陶粒支撑剂可以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进而提高油气开采量,因此研制超低密度陶粒支撑剂对于油气开采增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煤层气井用陶粒支撑剂密度较大的问题,设计了合理的实验方案,成功制备出满足行业标准的超低密度陶粒支撑剂,并采用XRD、SEM等测试方式研究了陶粒支撑剂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间的关系。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以煤矸石、铝矾土以及钾长石为原料,在烧结温度为1200-1260℃下制备30/50目陶粒支撑剂。结果表明:当煤矸石含量为20 wt.%、25 wt.%时,在烧结温度范围内,破碎率(28 MPa)小于9%,视密度和体积密度分别降到2.40 g·cm-3、1.40 g·cm-3以下,属于超低密度陶粒支撑剂。(2)固定煤矸石的含量,研究烧结温度(1200-1260℃)对超低密度陶粒支撑剂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陶粒支撑剂视密度、体积密度呈现下降趋势。当烧结温度为1280℃及以上时,陶粒出现过烧现象,无法分离,圆球度被严重破坏,因此不予讨论。(3)固定煤矸石含量以及烧结温度,研究陈腐时间对超低密度陶粒支撑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陈腐时间为6天时,陶粒支撑剂的各项性能为最佳,相对应的视密度为2.40 g·cm-3,体积密度为1.28 g·cm-3,破碎率(28 MPa)为3.84%,满足超低密度陶粒支撑剂的使用要求。(4)固定烧结温度为1240℃,研究白云石、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添加量对超低密度陶粒支撑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白云石添加量为3 wt.%时,陶粒支撑剂体积密度为1.18 g·cm-3,在保证破碎率(28 MPa)小于9%的前提下,陶粒体积密度最小,综合性能为最好。通过添加适量的有机物质CMC可提高陶粒支撑剂生坯球的强度,降低半成品生坯球的脱粉率,在视密度和体积密度、破碎率多因素考虑下,推荐添加CMC量为1 wt.%。
其他文献
碳点(Carbon dots)作为一种具有荧光性质的纳米材料,具有合成原料来源广泛、成本比较低、光学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好、低毒性等众多优点,因此,应用在LED光电器件、金属离子检测、光学传感器、细胞标记等多个领域。然而,到目前为止,碳点仍旧面临多种问题:1.大多数高荧光量子效率的CDs发光多为短波长蓝、绿色,而发光如黄光、红光波段等位于长波长区域的高荧光量子效率的碳点比较少。2.固态碳点由于团聚
凸轮转子泵送系统主要由凸轮转子泵、三相异步电机、进出口管道、变频器等组成,可以输送各种高粘度、腐蚀性、含固态颗粒的介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制药、化学、纸浆和造纸等行业。凸轮转子泵流体输送系统具有非线性、强耦合等特点,且系统和各部分元件的模型很复杂,甚至难以获得解析解。在机电液变工况状态下,输出流量是衡量凸轮转子泵送系统排放性能的重要指标,其与泵本身的结构和工况参数紧密相关,如泵径向间隙(机)、
矿用特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广泛应用于大型水利工程和露天矿山,由于其强大的物料搬运能力,实现了较高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一般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的作业对象为爆破后的矿山、岩石,在作业过程中负载变化复杂,对工作装置和液压系统具有较大冲击。而工作装置作为挖掘动作的直接执行机构,其动态特性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机能力的发挥。因此,本文以国际上主流矿用特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中采用较多的普通挖掘装载装置作为研究对象,
煤岩截割过程极其复杂,截齿作为截割刀具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其自旋转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耐磨性能。为了提高镐型截齿的自旋转性能,减少因偏磨造成的截齿失效,在结构上对镐型截齿进行优化分析。通过对镐型截齿齿体进行开槽处理,将镐型截齿分为普通、槽式、肋式三种形状参数。对这三种形状参数的镐型截齿分别进行截割煤岩与煤岩切屑的模拟仿真,以截割过程中镐型截齿所受切向力的大小以及割过程中颗粒流与截齿轴线的
履带行驶系统是连续采煤机(简称连采机)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由于履带行驶系统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以及处于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链板间销轴很容易断裂导致采煤工作中止,严重影响工作可靠性。因此,对履带行驶系统链板间动载荷的研究至关重要。针对履带行驶系统工作环境恶劣,载荷无法直接有效获取这一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振动信号载荷识别方法和基于相似理论的动载荷估计方法。在基于遗传神经网络载荷识别方面,
高速钢用于各种制造和生产过程,特别是应用在制造如:丝锥、拉刀、铰刀、铣刀等复杂精密工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材料。高速钢工具之所以用于制造工厂,是因为许多柔软的材料都可以通过铝、低碳钢等高速钢工具进行机加工。通过使用多种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高速钢的可加工性,对于大多数高速钢工具,它的可靠性并不理想,使用寿命也不高。随着被加工材料性能的提高,高速钢刀具的使用寿命变得更短,特别是低端产品仅满足中国标准的生
环形构件作为关键连接、传动和回转支承基础件,品种多、用量大、用途广。在深空探测、石化和风电等极端严酷环境应用场合,对环件内、外层性能提出不同的要求,双金属复合环件兼具两种金属材料的优点,最大程度地实现其性能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环件的使役性能和可靠性。目前双金属复合环件的制造方法生产工序复杂、费时费力,且结合强度较差。本文研究一种双金属复合环件短流程制造工艺,利用离心铸造双金属环坯直接热辗扩成双金属
受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环境所限,铁素体合金连接体材料受到诸如高温氧化、氧化层断裂脱落和阴极“铬中毒”等问题困扰,研究人员常常通过在连接体表面制备保护涂层来改善上述问题。本文采用电解共沉积在铁素体不锈钢SUS 430表面分别制备了Co-Mn2O3、Co-Mn3O4、Y掺杂的Co-Mn3O4(YCMO)涂层,在涂层制备工艺的参数优化、涂层性能研究和涂层的掺杂优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理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是在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上引入图像、视频等数据信息,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世界,但是多媒体信息庞大的数据量给网络本身带来了很多问题。面对节点硬件性能和网络能量都十分有限的无线传感网,如何保证数据可靠和有效地传输,成为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重点。为此本文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差的图像非均匀分块自适应压缩算法。该算法以图像方差值作为图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生活用电量需求的增加,导致输电线路的大幅增长,因此传统的人工巡检面临着安全与效率相矛盾的问题。无人机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智能巡检具有可动态规划路径及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是当前电力系统智能巡检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利用无人机和智能机器人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的领域,进行全自动化巡检是至关重要的。根据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于110k V架空输电线路猫头型输电塔无人机巡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