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交易风险丛生,征信业因此而日渐兴旺。然而,个人征信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之间,似乎天然具有矛盾。在我国,截至2010年4月末,个人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数共计6.79亿人,其中拥有信贷账户的超过1.98亿人,信息一旦泄露则后果不堪设想,不仅有可能侵犯个人的隐私权,还会削弱征信机构的公信力。如何在个人信用征信中更好的进行隐私权保护就日趋重要,然而,回首我国现有的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并非尽如人意,不仅立法层次较低,为保护隐私权而对个人征信相关活动进行规制的法律规范也有所欠缺,在此背景下,本文采取实证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归纳法、演绎法等多种分析方法从现实的个人征信中各项环节(包含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使用)中,个人信息隐私权被侵犯的各种表现着手研究,对个人信用征信中隐私权保护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通过对其它国家有关个人征信中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进行分析对比,揭示我国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发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为了完善个人征信中隐私权保护,需要在相关立法和监管等方面做出努力。本论文除导论和结语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与个人信用征信及其隐私权保护问题相关的概念进行了梳理,以便于后文写作具有一个清晰的基础概念支撑。主要包括信用征信的相关概念,个人信用征信的特征,隐私权在个人信用征信中的特点,进行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笔者比较了国外对个人信用征信中隐私权的保护,对其立法进行了考察,并得出了对我国信用征信隐私权保护方面的启示。第三部分按照个人信用征信的各个环节列举了我国在个人信用征信中的隐私权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的各种表现并分析了原因。第四部分在前面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立法、监管等方面对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中隐私权保护制度做出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