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鼓子秧歌的历史发展研究

来源 :山东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uthberthirs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河鼓子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杂耍为一体的民间舞蹈,也是中国民族民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俗称“跑十五”、“闹玩艺儿”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舞姿刚劲有力,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有许多文艺工作者到当地对鼓子秧歌进行学习与研究,以专业艺术的审美眼光,发现了商河鼓子秧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将其融入到舞蹈艺术的表演及创作中,使其走出县城,走向全国,甚至名扬海外。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商河鼓子秧歌亦不例外。本文试图从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角度对商河鼓子秧歌的文化历史发展予以考察与研究,从而引发对商河鼓子秧歌在当代社会传承与保护等问题的思考。在山东省文化强省战略目标下,从推动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目的出发,本研究首先从历史学的角度阐述商河鼓子秧歌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及其起源,并对商河鼓子秧歌的风格特征进行简单描述,让人们对商河鼓子秧歌有最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其次商河鼓子秧歌作为一种扎根并活跃于乡村且已有上千年传承发展史的原生态文化,其在传统社会中与现代社会中的存在形态是不一样的。本研究从商河鼓子秧歌的娱神、娱人、村际交往、组织开展以及民间传承等方面对传统社会中商河鼓子秧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阐述,分析其得以传承发展至今的动因并阐述在建国后的国家政治大环境中,商河鼓子秧歌随国家社会政治的变化而经历的几度起落,包括建国后商河鼓子秧歌的恢复,土改时期的高潮,“大跃进”、文革期间出现断层以及改革开放后商河鼓子秧歌的起死回生。通过建国后商河鼓子秧歌的坎坷命运透视人民的社会生活与国家政治的紧密联系。在当今社会商河鼓子秧歌虽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与扶助得以名扬海外,然而其在民间的发展现状不如传统社会中商河鼓子秧歌在民间的发展状况,例如,现如今民间自发组织的秧歌队伍寥寥无几,鼓子秧歌的传承出现断代等,都是其在当今社会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理应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促进商河鼓子秧歌在当代社会得以更好的传承与保护,使其在保留其原有本色的基础上,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所服务。
其他文献
随着服务需求的不断发展,单台高性能计算机已经不能胜任一些超大规模应用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将地理上分布的、异构的多种资源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
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两性冲突也是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两性之间由于目标取向差别和利益分配的不均,存在着冲突和斗争
当前高校传统的体操专选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岗位已严重脱节。加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设置相似,高校大力扩招,抢夺生源,造成体操专选毕业生逐年增加,体操毕业生市场相对饱和,毕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近些年来学生在学校进行体育活动时常发生伤害事故,给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家庭都造成了不小
纵观所有的跳远比赛,运动员因为助跑犯规而被判成绩无效的情况时有发生,归根到底就是踏板准确性差。即使有实力的运动员也会因为各种因素造成踏板不准确,即使成绩有效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