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雌核发育鲢及其近交后代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ua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养殖面积大,在我国淡水渔业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缺乏科学的选种、保种,导致鲢一些优良品质的退化。获得抗病强,生长快等优良性状的鲢新品系是育种工作的首要问题。人工雌核发育是一种快速建立纯系的有效手段,常用于优良品种的选育,长江水产研究所从1987年开始采用人工雌核发育结合性别转化技术进行鲢优良品系的选育工作,现已获得了连续三代人工雌核发育鲢。本研究采用鲢微卫星引物对人工雌核发育鲢及其近交后代进行的微卫星分析,并以野生鲢、养殖鲢、雄鲤做为对照群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人工雌核发育三代鲢(CSC G3)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以养殖鲢,长江野生鲢,雄鲤作对照。对三个鲢群体进行了遗传参数统计,结果表明:三个鲢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在1.5833~4.3000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1036~0.7561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1136~0.9833之间,平均Shannon指数在0.1744~1.2807之间。分析表明人工雌核鲢G3遗传多样性水平比养殖鲢,野生鲢均低,同时发现养殖鲢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要比野生鲢低。人工雌核发育鲢22个个体的UPGMA聚类树分析表明人工雌核鲢G3个体间遗传距离很小,遗传相似度高,多数个体间遗传距离为零,表明经过连续三代人工雌核发育,人工雌核发育鲢后代进一步纯化,保持较高的纯度。(2)采用17对鲢微卫星引物对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2及其亲本进行了微卫星分析,同时以长江野生鲢、人工养殖鲢、雄鲤作对照。结果表明:三个鲢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范围为2.1~4.0;平均观测杂合度范围为0.2762~0.9588;平均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2774~0.7360;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4500~1.2258。揭示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2遗传多样性较低,纯合度较高。从遗传距离来看,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2与对照群体之间的距离都要大于野生鲢与养殖鲢群体之间遗传距离,表明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2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3)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人工雌核发育鲢及其近交后代的研究发现,人工雌核发育鲢遗传多样性水平比野生鲢、养殖鲢群体明显要低,表明采用雌核发育技术可以快速建立纯系,达到育种目的,同时为展优良品种选育及品种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经常规细菌分离,从自然发生体表溃疡病的杂交鲟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K070401。该菌株在TSA平板上生长呈1.5-2mm大小,边缘光滑,中央凸起,半透明的菌落。显微镜下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10年前,德国发起了一项规模空前的可再生能源计划。其议会,联邦议院,颁布了一项法律,强制国有的电力公司以极高的价格——太阳能价格为每千瓦时60美分——购买绿色电力,固定合同长达20年(德国电力市场,主要是由火电和核电厂生产的,每千瓦时约12美分)。该“上网电价”背后的构想是任何人都能建立一个可再生电厂——或着安装屋顶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将电力并人电网确保预期利润,因为公用事业部门将以高昂的价格购买
东海近海蟹笼渔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笼壶类渔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耗能低、劳动力需求小以及对渔民适应性比较强等的特点,得到了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