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方式飞速变化的今天,食品安全已经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是关乎民族富强与社会稳定的“国之根本”。在今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特别强调了食品安全这个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并将其列在了今年“重点开展的八项工作”中。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已不容乐观,人民群众期盼更严格的执法和更严厉的惩罚,以儆效尤。但是目前,食品安全案件还是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诉讼案件所占比例并不大。对食品安全犯法行为的惩处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很少有因此被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食品安全事件“查处多、诉讼少”“缓刑多、实刑少”,这个规律滋生了违法犯罪的土壤,大大影响了社会和谐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行刑衔接不顺畅极易让犯罪分子钻执法漏洞,大大影响了社会和谐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解决这一问题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 从涵义上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既是两大机关工作机制的衔接,也是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刑法》等刑事法律的衔接。“行”与“刑”及其“衔接”在打击食品犯罪、管理食品市场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大家往往注意到“行”与“刑”,而忽视了其“衔接”。本文的研究重点即是行刑之“衔接”。从食品安全的执法现状来看,我国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对接还存在裂口,在移送程序、标准等方面对接仍然不顺利,这种裂口削弱了法律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力。本文以D市为例,分析了这一裂口存在的状态,具体表现在:案件移送少、责任判定难、证据转化受阻、信息平台利用率不高等;并从立法规范、程序步骤、支撑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原因。希望抛砖以引玉,推动我国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落实。 本文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交代了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介绍了食品安全行刑衔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食品安全行刑衔接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厘定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食品安全刑事司法等关键概念,明确了食品安全行刑衔接的概念、程序以及法律依据。为下一章展开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我国食品安全行刑衔接的现状。本章以D市为例,分析了D市食品安全行刑衔接的发展历程、权利主体和运行机制,列举了D市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第四章,我国食品安全行刑衔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本章以D市为例,分析了食品安全领域行刑衔接存在的几个问题;从立法规范、程序步骤、支撑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 第五章,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行刑衔接的政策建议。在第四章的基础上,本章从立法规范、程序步骤、支撑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第六章,结论和展望。对全文的分析做出了总结,并对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