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并吲哚里西啶和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的合成方法学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one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并吲哚(喹喏)里西啶生物碱是一大类广泛分布于萝摩科、爵床科和樟科等植物中的生物碱,不仅具有广泛的抗癌、抗炎等生物活性,而且我们课题组还首次发现该类生物碱具有优异的抗植物病毒活性。   这一大类生物碱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子有娃儿藤碱、安托芬、侧后壳桂碱等。这些生物碱在植物体内的相对含量非常低。为了能够高效便捷的得到大量菲并吲哚(喹喏)里西啶生物碱及其类似物的样品以便于进行抗病毒活性研究,本论文开展了菲并吲哚(喹喏)里西啶生物碱合成方法学的研究。取得的创新性工作有:   (1)首先,以简单的菲甲基溴为起始原料,首次利用Schmidt Reaction,Bischler-Napieralski Reaction,Reduce Reaction一锅法,经过六步反应高收率的合成了外消旋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娃儿藤碱(Tylophorine)。该路线是首次将醛的分子内Schmidt反应应用到天然产物的合成中,提供了一种非常高效的合成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的新方法。   然后,在上述路线基础上,以Evans手性辅基诱导下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Schmidt Reaction,Bischler-Napieralski Reaction,Reduce Reaction一锅法为关键步骤,高收率地合成了光学纯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娃儿藤碱(Tylophorine)。该方法利用Evans手性辅基诱导下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构筑手性中心,高ee值实现了光学纯生物碱的全合成。   最后,尝试将上述方法应用到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的合成中,发现Schmidt反应并没有按照我们设想的过程发生。究其原因,我们认为Schmidt反应需要经过七元环过渡态,同时由于菲环具有比较高的亲核性,使得菲环优于叠氮发生对醛基的加成反应。虽然我们尝试了三种方法来降低菲环的亲核性,但是反应始终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目标化合物。因此我们认为利用该方法合成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并不适用。   (2)以Curtius Reaction,Friedel-Crafts Reaction一锅串联反应作为关键步骤,高效合成了光学纯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S)-Tylophorine和光学纯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S)-Cryptopleurine。该方法不仅能实现手性合成,而且能同时用来合成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和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这就拓宽了该路线的适用范围,更具有普遍性。   (3)分别利用分子内酰亚胺正离子促进的环化反应、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作为关键步骤,设计并完成了两条菲并吲哚(喹喏)里西啶生物碱类似物的路线,简便快捷的合成了两类结构新颖的生物碱类似物,发现这两类生物碱类似物都表现出抗TMV活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1-氮杂螺[4,n]烷(n=4,5)环系的不对称构建新方法研究为核心研究内容,继而开展了蔓生百部生物碱Stemonamine的氮杂环系构筑新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分为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章论述
镍和钴的硒化物纳米材料在催化剂、传感材料、磁性材料以及电池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开发新型的镍、钴化合物以及深入研究它们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对能源和高效粮食生产产生巨大需求。太阳能是可用的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如何高效利用太阳能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农作物通常只能利用小部分的太阳光谱,即叶绿素色素吸收的蓝色(400-500 nm)和红色(600-700 nm)光波,而其他波长的大部分光都被浪费。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材料来提高太阳光的利用效率。该材料可以吸收植物未利用的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蓝光或红光。目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