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荥阳大海寺遗址位于郑州西二十公里处,出土文物上的碑文记录显示,大海寺最早建于北魏孝昌元年,在唐朝的时候曾作为皇家寺院兴盛一时,香火旺盛,其中寺中造像在唐武宗时曾经历“会昌灭法”后,损毁颇多,宣宗继位时,振兴佛教重新修缮,后一直延续到宋元丰四年才逐渐日益衰落。1976年3月,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了41件石刻造像,其中有造像碑1件、坐佛7件、菩萨像17件、菩萨头像11件、罗汉像2件、佛头像1件、释迦牟尼佛1件、象形座1件等。这批出土的石刻造像,其中唐代造像有28件,数量最多,现在大部分收藏于郑州博物馆,另有7件收藏于河南省博物院。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读研期间外出考察收集的资料,选定大海寺唐代的菩萨造像进行研究,通过对这批菩萨造像中的典型作品进行具体的造型特征分析,另外运用比较法、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将大海寺的唐代菩萨造像与西安地区、敦煌石窟、龙门石窟等同为唐代的菩萨造像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探讨与明确这批石刻造像的造型特点、艺术风格及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