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spectabili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sCPV)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生物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DsCPV对不同虫龄宿主的选择作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DsCPV对宿主的作用效果、施用不同浓度的DsCPV对宿主野外种群的控制作用、林间病毒病的流行动态以及施用不同浓度的DsCPV对宿主蛹期寄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毒浓度为1.2×10~6PIBs/ml时,1龄至5龄宿主幼虫病亡率依次为75.7%、85.0%、95.0%、60.0%、50.0%;试虫感染DsCPV后的病死速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试验温度不影响宿主病亡率;施用2.5×10~5PIBs/ml~2.5×10~7PIBs/ml病毒悬液24天后林间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3.1%、92.8%和93.1%;用TDM模型能很好的拟合DsCPV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生测数据和施用不同浓度的DsCPV后马尾松毛虫林间种群的病亡率,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吻合,对生测数据的拟合通过Pearson卡方统计量和Hesmer&Lemoshow统计量检验,对宿主林间种群的病亡率的拟合通过Hosmer & Lemoshow统计量检验,拟合方程中各项系数经T检验达极显著水平(P<0.001),应用模型可以预测不同浓度病毒处理下马尾松毛虫当代种群每天的病亡率;施用DsCPV后宿主蛹的自然寄生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DsCPV对宿主蛹期寄生性天敌没有直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