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过去的三十年里由于吸烟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以4.6倍的速度增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多在40岁以上发病,男女患病比为2.3:1。肺癌的类型主要是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大约占85%。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然而,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却有不同的预后,确定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以辅助医生做出更佳的治疗方案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思。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脏层胸膜浸润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在肺癌TNM分期中出现。国际抗癌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Against Cancer,UICC)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在第七版TNM分期T分期中定义:肿瘤直径小于7cm,存在VPI即为T2。推荐肿瘤直径≤3cm(T1a和T1b)有脏层胸膜受累升级为T2a,而肿瘤直径为3~5cm(T2a)的患者有VPI仍保持为T2a目前存在争议。目前国内尚无报道探究VPI对早期(I~II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61例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I~II期NSCLC患者,探究VPI对其预后的影响。目的:研究术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脏层胸膜浸润(VPI)情况,阐明VPI对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门诊随访2007-2011年本院经外科根治性术后病理分期为I-II期NSCLC的患者261例,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将患者分为有VPI组和无VPI组,VPI组患者130例,无VPI组131例,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类变量分析,Kaplan-Meier法估算无疾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VPI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90.77%,无VPI组为93.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I组患者3及5年总生存率(69.23%和63.85%)低于无VPI组(80.15%和74.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T1~T3N0M0NSCLC患者中,VPI对T2a患者的DFS有影响(P=0.024),而VPI对其他患者(T1、T2b、T3)的DFS均无影响(均P>0.05)。T2a伴VPI患者的DFS与T2b患者(有/无VPI)无明显差异(P分别为0.410与0.195)。3、在T1~T3N0M0NSCLC患者中,VPI对T1b患者的OS有影响(P=0.049),而VPI对其他患者(T1a、T2~T3)的OS均无影响(均P>0.05)。T1b伴VPI患者的OS与T2a患者(有/无VPI)无明显差异(P分别为0.196与0.139)。4、在T1~T2bN1M0NSCLC患者中,VPI对肿瘤直径不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DFS及OS均无明显差异(P>0.05)。5、在入组的261例患者中,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VPI对DFS和OS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VPI是术后早期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对患者的DFS和OS均有影响。2、VPI对DFS的影响主要体现在T2aN0M0的患者。3、VPI对OS的影响主要体现在T1bN0M0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