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复方仙草颗粒对IgAN肾小球硬化大鼠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7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剩余大鼠进行IgAN肾纤维化造模。采用切除一侧肾脏,反复尾静脉注射较大剂量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方法制作比较接近人类IgAN肾小球硬化病变发展过程的大鼠实验动物模型,于第6W末A组及造模大鼠各随机抽取2只处死做病理检查证实IgAN肾小球硬化形成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病理模型组(B组)、复方仙草颗粒大剂量(成人40倍量)、中剂量(成人20倍量)、小剂量(成人10倍量)治疗组(C、D、E组)、大黄蟅虫胶囊对照组(F组)及福辛普利对照组(G组),每组9只大鼠(在造模过程中肾摘除后死亡5只),各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干预治疗。动态观察各组的血尿及蛋白尿情况;测定各组用药8W后的血生化(BUN、Cr)指标;采用肾小球硬化指数(GSI)评价药物对IgAN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病理的影响;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法对比分析各组肾组织TGF-β1、Smad2及Smad7蛋白表达的差异。 结果:造模2W后,模型大鼠出现肉眼血尿。造模6W后,免疫荧光见造模大鼠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襻团块状、颗粒状 IgA沉积为主,伴有IgG、C3沉积。造模14W后,造模大鼠肾小球均明显硬化。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好,其中复方仙草颗粒大、中剂量组体重升高明显(P<0.05);除复方仙草颗粒小剂量组外的各治疗组尿蛋白的排泄量均较模型组减少(P<0.05);生化指标(BUN、Cr)示各治疗组大鼠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或P<0.05);肾小球硬化指数分析表明复方仙草颗粒大、中剂量组和福辛普利组硬化程度减轻(P<0.05);免疫组化病理图片分析可见,除复方仙草颗粒小剂量组外,其他治疗组TGF-β1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1或P<0.05),而Smad2蛋白表达只有复方仙草颗粒大、中剂量组和福辛普利组降低明显(P<0.05),Smad7蛋白表达同样只有复方仙草颗粒组(大、中剂量)和福辛普利组升高明显(P<0.05)。 结论:(1)复方仙草颗粒(大、中剂量)能够减少 IgAN肾小球硬化大鼠的尿蛋白排泄量、减轻肾脏损伤、保护肾功能、改善IgAN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的生存状态;(2)复方仙草颗粒(大、中剂量)能够降低IgAN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的肾小球硬化指数;(3)复方仙草颗粒(大、中剂量)可通过降低Smad2蛋白、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TGF-β1的过度表达,延缓IgAN大鼠肾小球硬化的持续进展,而这可能是其抗肾纤维化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其在控制IgAN肾小球硬化方面具有和福辛普利相似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