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及小剂量氯胺酮对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EA)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并对二者的预防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经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订书面知情同意书后,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手术ASAⅠ级、年龄3~6岁、体重10~30kg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D)、小剂量氯胺酮(K)、生理盐水(S)组各2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 (容量为10ml),K组泵注小剂量氯胺酮0.3mg/kg (容量为10ml),S组泵注生理盐水10ml,3组均在10min泵注完毕。机械通气潮气量为10ml/kg、频率13~18次/min、吸呼比1∶2,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调节呼吸频率以保持PETCO2为35~45mmHg。所有病例均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连续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监测和记录入苏醒室(T1)、拔管前(T2)、拔管时(T3)、拔管后2min(T4)的HR、MBP变化。观察全麻苏醒期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采用五级躁动评分分级法(>4分躁动)。观察患儿苏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及躁动、呕吐、呛咳、舌后坠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拔管后1~4h Ramsay镇静程度评分。结果:小剂量的氯胺酮与右美托嘧定手术前静脉泵注,术后苏醒期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血流动力学平稳,与S组比较有效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D组5.0%,K组35.5%,S组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H组相比,D和K组拔管后1~4h Ramsay镇静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呈现平稳睡眠的例数较K和S组相比明显较多。结论:右美托咪定及小剂量氯胺酮均可预防小儿苏醒期躁动,用于3~6岁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均可有效的降低EA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