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82年2月24日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KCBT)开始交易价值线指数(Value line index)期货合约交易以来,股票指数期货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它既能够丰富金融市场交易品种,引进期市双向交易机制,提高资金利用率,又能够规避市场的系统风险和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因此目前已经成为金融市场最重要、最成功的金融工具之一。其发展推动了全球金融市场变革的深化和市场机制的完善。
股票指数期货是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不可缺少的避险工具,目前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股指期货品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金融中心竞争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如果我国不适时推出这个品种,在加入WTO逐步放开资本市场后,有可能失去一个不可挽回的重要机会。
选取一种计算科学、规则清晰、既可反映市场的基本特性又能满足交易性要求的指数是股指期货开设的前提。中国迫切需要引入股指期货,来规避系统风险和保障经济平稳运行。2005年,沪深300指数推出,2006年以来,中国正式开始了股指期货的筹备工作。
本论文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提出的。股票指数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一种避险工具,因此股票指数的代表性与真实性问题是推出股票指数期货的关键问题。如果股票指数不能真实地反映股票市场的走势或股票指数因代表性不足而容易被操纵,则股票指数期货就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因此股票指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股指期货的正常运行。所以在股指期货合约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何种指数作为交易标的指数。本论文就是通过实证来对所选的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沪深300指数和中信标普300指数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有利于股指期货的推出。
一、本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目前,因为股指期货一直没有推出,所以关于股指期货的讨论和探讨很多,对于股指期货标的指数选择的问题就探讨的更多,但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沪深300指数是不是就优于其它的指数,而且它到底在那些方面优于其它指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六个指数之间的比较分析,说明沪深300和中信标普300指数是较理想的标的指数。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这部分将从股指期货定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结构等三个方面来大致介绍一下本文概况。因为我国即将推出股指期货,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研究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文献综述,主要通过总结国内学者对于股指期货的研究,对我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研究方法,对我国股指期货选择的标的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
第二章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选取标准综述。将从股指期货标的指数层次的特征分析,成份股选取层次的标准两个方面进行综述。股指期货标的指数层次的特征分析主要从抗操纵性、行业代表性、流动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成份股选取层次的标准则从选样空间、选样标准和选样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第三章是股指期货及其指数介绍。主要是对股指期货以及沪深300和中信标普300指数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四章为我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选择讨论。这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该部分将对我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选择进行探讨。在本文安排上选取沪深300、上证50、上证180、中证100、巨潮100和中信标普300指数等六个指标,从套期保值、流动性、抗操纵性、风险收益和波动性等等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流动性主要是通过换手率来体现,一般来说,换手率高则意味着股票流通性好,进出市场比较容易,不会出现想买买不到、想卖卖不出的现象,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对于抗操纵性,通常情况下,指数应当覆盖一个合理数量的大市值股票组合,包括的股票越多,覆盖的市值越大,市场操纵越难。所以本论文使用的是流通市值与总市值的覆盖率,覆盖率越高越难操纵。用ARCH模型来衡量指数收益率的波动性。风险收益用收益率来表现。套期保值使用的是最小方差模型,用最小方差法对指数的套期保值效率和套期保值成本进行计算,选取QFII、基金、社保、券商等机构投资者持有的重仓股建立投资组合。在该部分,由于本论文是前瞻性研究,没有可得的期货价格数据,所以将理论的期货价格代替实际的期货价格,这个假设的含义就是在指数期货市场完全跟据现货市场完美定价,这对只有一个指数期货的前提下进行比较分析没有大的影响。
二、主要创新。
1、从研究的数据来看本文涉及的数据为沪深股市最近的新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新的结果。本文的数据的跨度为2005年4月1日至2007年4月1日,所用的数据是同类研究中最新的,而且,样本容量足够的大,包含的信息也足够的多,所以得出的结论也更具有说服力。
2、从研究方法来看本文使用了最小方差模型、GARCH模型等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国内学者在研究股指期货时一般将套期保值和波动性分开研究,本论文对两者一起进行了研究,而且之前很多文章对指数的波动性的研究主要通过指数的平均值、中间值、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等统计量描述,而本文是用GARCH模型进行研究,这样所得的结论更加科学、可信。
3、从结论方面来看本文从套期保值、流动性、抗操纵性、风险收益和波动性等等五个方面对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本论文的特点就在于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将所选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沪深300和中信标普300指数更具说服力的实证分析结论,最终说明沪深300指数和中信标普300指数是能反映市场整体走势的,理想的标的指数。
三、总结和展望通过对所选指数的比较分析,本论文最终得出结论,与其它指数相比较,沪深300指数和中信标普300指数有以下优势:1.成份股涵盖了机构投资者绝大多数投资股票,套期保值效果与成本较优;2.指数市场覆盖率高,流动性好,抗操纵性好;3.成份股流动较好,成份股数量增加反而提高了指数的流动性;4.风险与收益特征较优,有较好的市场代表性,有利于增加期货合约的活跃性;5.其他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和中信标普300指数相比较,波动性持久现象较严重。
本文的研究尚比较粗浅,且是在大部分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无疑对我国的指导意义是有限的。本文企图采用最小方差模型对我国现有股指的套期保值效果与成本进行分析,以为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标的指数选择提供一些建议。对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真正的实证研究,只有等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交易以后才能进行。
所以,未来的研究对象首先应是如何改造我国股市与期市以满足推出股指期货所需的条件;其次是对现有股指进行改造或者编制新的能反映我国股市变动的股指,来作为股指期货交易的对象;再次是研究如何防范股指期货交易带来的新的风险;股指期货交易推出后,可以根据实际数据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和股指的波动进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