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变分修补模型的多尺度图像编码系统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mingming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编码压缩技术在图像存储、处理和传输中占据核心地位。目前,利用离散余弦变换(DCT)和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图像编码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它们均属于基于波形的第一代图像编码。为了开发性能更优的图像编码技术,从上世纪后期,基于对象的第二代图像编码已成为图像处理的热点之一。由于近二十年来,偏微分方程(PDE)方法在图像处理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人们也正将这一新技术应用于第二代图像编码,其中,V.Caselles等人(1998)提出的基于图像水平集的“绝对最小Lipschitz延拓”(AMLE)的图像重构方法和T.Chen等人(2002)提出的全变分修补模型的图像重构方法,就是在这一研究方向上的重要成果。本文以全变分修补模型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图像编码压缩系统方案,文中详细讨论了各组成模块的功能和算法,分析了系统的主要性能。方案的核心技术是将预测编码与TV模型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形成嵌套式码流,以适用不同信道容量用户的需求,而且也有效地提高了编码和解码效率。本文还提出了一种以曲率加权梯度模值为判据的改进的Canny边缘提取算法,以适应基于边缘的图像编码的需要。采用典型图像对本文方案进行的仿真实验表明,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算法是可行的,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编码效率。因而它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实用的高压缩率图像编码系统的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传输需求的急剧增加,目前的无线通信频谱资源越来越紧缺,这就激发了人们去研究更高效、更先进的调制方式来满足通信需求。连续相位调制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渗透,敏感信息盗取等攻击行为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信息安全的矛与盾,攻击与防御技术总是互相促进的。Rootkit技术是攻击者用来保持对系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了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之间进行自由通信的要求,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Ad hoc网络应运而生。作为由大量携带无线收发装置的可移动节点
工作于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波段的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UWB-SAR)/地面运动目标指示(GMTI)系统在军事、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因特网改变了人与人的交互方式,传感器网络将改变未来人与自然的交互方式。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当今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由多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前沿研究领域,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
表层穿透雷达凭借快速、便捷、具备较高分辨率的穿透成像能力、对目标电磁特性敏感、能够探测非金属目标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市政工程、考古探测、地质与水文勘测、无损评估以
随着人类在气象、航空、航天及微电子领域的研究和长足发展,雷电灾害的影响面越来越广,其破坏力及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从而研究更先进、更有效的闪电探测定位系统,特别是针对
本文采用DSP芯片TMS320VC5416-160作为核心处理器,在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平台上完成漏点定位系统软硬件设计,实现了对双路漏水声音信号的采集、滤波、相关分析及定位结果显
图像超分辨率(Super-Resolution,SR)重建是由一系列低分辨率(Low-Resolution,LR)变形图像来估计一幅或多幅较高分辨率非变形图像的技术,其在提高图像分辨率的同时还能够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