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由不同的符号模态呈现而形成的隐喻,具有动态性和互动性两大特点。多模态隐喻一方面实现了对隐喻的趣味性表征,另一方面使隐喻生成和解读饱含动感性和文化特性,使抽象的思维过程得以充分外显。基于近来的研究,本文将采用赵秀凤提出的多模态隐喻整合模型,选用《经济学人》的封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探讨《经济学人》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经济学人》封面中有哪些隐喻的表征类型?(2)《经济学人》封面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过程是什么?(3)多模态隐喻整合模型对于一般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启示是什么?本研究的语料全部来自于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本文以2007年1月到2016年的10月近十年的封面作为语料收集范围,识别其中具有明显多模态意义的语篇120多篇封面,按照隐喻的表征方式进行分类,每一种表征类型中随机选取一篇进行分析,分析杂志封面多模态隐喻的表征类型以及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过程。通过对选取封面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1)《经济学人》封面的隐喻表征类型有六种(源域-目标域):图像(源域)-文字(目标域);文字(源域)-图像(目标域);文图(源域)-隐含(目标域);图像(源域)-文图(目标域);图像(源域)-图像(目标域);文图(源域)-文图(目标域),其中最主要的表征模态是文图(源域)-文图(目标域),较为常用的表征类型还有图像(源域)-文字(目标域)和文字(源域)-图像(目标域)。(2)《经济学人》封面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过程是在四个网络中构建的:简单型网络;镜像型网络;单域型网络;双域型网络。最常见的是单域型网络。在不同意义构建网络中,语用关联空间对于意义的构建以及理解都有着决定性作用。(3)多模态隐喻整合模型是基于概念隐喻整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既能呈现出隐喻的表征模态,也能呈现出语境关联的多模态意义的构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