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系统地介绍了产业集群理论体系的发展,认为产业集群理论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有深入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主要研究任务、思路及方法。 本文首先提出了可操作性的产业集群的界定标准,即从市场规模、企业数量、产业关联度和就业规模四个维度来判别产业集群,并确定了每个维度的计算指标,从而实现了对产业集群外延的规范,避免由于对研究对象的模糊界定导致的研究范围的扩大化。论文从不同角度对产业集群的类型进行了划分,为进一步分类研究产业集群问题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界定产业集群标准的指标体系和集群势力度评判模型,定量评判一个地区是否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和集群的程度,并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 其次,本文建立了产业集群触发与成长的内在机理模型。从深入分析影响产业集群触发的五个约束条件(即市场约束、制度约束、资源约束、产业特征约束和时机约束)入手,借助模型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萌发机理,指出产业集群的萌芽是在企业家精神、政府、企业社会网络等多种推动力在五个约束条件下共同发挥作用的动态过程,而在不同的条件的约束强度下各自功能的发挥强度会有所不同,从数理经济学的角度对企业集聚原理进行了科学论证。同时在已建立的内在机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探讨三个正反馈循环发展的内在机制,得出在产业集群的成长过程中,突破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是关键,而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是实现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动力。在此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判断一个地区在某一行业形成产业集群能力的指标体系和集群形成势力度模型。 再次,论文通过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产业结构现状的研究,以及对制约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约束条件的特殊性分析,指出了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困难所在,再加上触发产业集群的重要推动力——政府作用比较有限,综合造成了欠发达地区难以形成产业集群的原因所在。通过结合案例分析建立了一个负反馈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地论证。 论文通过详细剖析我国欠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产业集群的实例,来印证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进而提出我国欠发达地区触发、发展产业集群的指导原则与现实路径,明确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中角色定位和努力方向。并指出欠发达地区必须立足自身、借助外力,积极寻求触发集群的动力来源,培育区域核心竞争优势、做好主导产业选择和培育,实行制度创新和抓住机遇型优势来突破集群发展中的约束条件。 最后,论文以湖北宜昌磷化工产业集群的触发与培育集群为例,从宜昌磷化工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入手,分析了多方面的力量在宜昌磷化工产业集群形成所起到的作用,特别对政府在宜昌磷化工产业集群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详尽地分析。论文提出了基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培育的路径选择和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设计。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触发和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政府在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触发、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突破影响产业集群触发和形成的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