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靳辅作为康熙朝有名的治河能臣,在治理水患和保证漕运方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靳辅治河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曲折丛生。其中,既有水性无常、风雨骤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又要面对人力、财力、物力匮乏的限制和其他大臣乃至皇帝的非议。以上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靳辅治河的实践和效果,值得细细挖掘整理,以便对靳辅治河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基于此,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靳辅治河为主线,对靳辅治河的背景、治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方案的调整稍作阐述,对靳辅与崔维雅、于成龙、孙在丰等人的争论加以分析,并结合靳辅与明珠的被劾罢职来探讨玄烨在靳辅治河中发挥的作用。通过以上的阐述和分析,笔者认为,靳辅治河过程中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玄烨本人对治河的态度,其态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靳辅的治河实践和靳辅的个人命运。全文共分四章,具体如下:第一章是靳辅治河的背景。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阐释:一是漕运与黄、淮、运的关系;二是靳辅治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一问题又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是水患十分严重,并导致漕运严重受阻,国库日益空虚,社会陷入动荡之中,危及国家统治;二是玄烨高度重视治河,提出了“务为一劳永逸之计”的治河方针,决心根治河患。第二章是靳辅初期的治河。先将靳辅大修方案的提出、修改和批准的曲折过程加以描述,继而对靳辅初期治河方案的调整及所遇到的诸多困难结合《文襄奏疏》进行简要总结,最后对靳辅与崔维雅的争论过程和影响加以阐发。第三章是靳辅后期的治河。主要涉及到减水坝问题和下河问题。减水坝问题主要涉及到减水坝的修建缘由和作用评价;下河问题的论述主要围绕着挑浚海口之议首次暂停和再起展开,并揭示争论双方的分歧所在。第四章是靳辅罢职与复职。首先对郭琇弹劾靳辅与明珠被劾案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释,继而以中河告竣为切入点探讨靳辅罢职后靳辅的活动和靳辅的复职。结语对靳辅治河的整个过程及以上四章的主要内容简单概括,继而针对其中的某些问题从皇帝、治河大臣和其它大臣的角度得出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