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全国掀起了推广智能制造的热潮。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首次提出,它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智能制造将是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智造强国的一个重要途径。2018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加强,发达国家肆意影响正常的国际贸易环境,而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疲乏,种种因素抑制了中国制造业的正常发展,轮胎行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尽管中国制造的轮胎产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但在世界轮胎排行榜中,中国轮胎制造企业的名次与利润率不断徘徊在低位。本文选取成立至今已有60余年的中国轮胎制造企业: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以下简称中策橡胶),从其“智能制造轮胎ZC888”项目着手,对其全生命周期内的生产成本进行分析。60年间,中策橡胶经历过一系列行业动荡和市场考验,现已成功进入国际轮胎行业前十强,稳居中国国内轮胎行业第一。2017年中策轮胎销售收入达293亿元。销售收入表面风光,净利润却只有80亿元左右,与世界轮胎制造巨头米其林无法相提并论。本文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通过“智能制造轮胎ZC888”项目,将智能制造轮胎从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智能工厂(生产制造存储)阶段、销售及售后反馈阶段的整个生命周期出发,对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研究,从中策橡胶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着手,剖析发现弱点,对中策现有的管理、生产、运输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确认中策橡胶智能制造化后能带来良好的收益,使中策橡胶健全企业成本管理思维、改善企业成本的有效办法,提升并加强中策橡胶“智能制造轮胎”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利用好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重视“量”的扩大的同时,还能重视“质”的提升,同时,在国际市场中,能更好的应对乃至规避“双反”等资本主义贸易保护引起的调查或加征关税等情形的出现,不断提高中国品牌和企业的国际认知度和美誉度,在全球轮胎品牌中,能最终实现打破轮胎制造三巨头三足鼎立的现况,赶超世界一流品牌,得到长远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