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问题正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使社会各界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资源储备与消耗间的关系严重失衡,如何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国家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解决上述难题,中国政府陆续出台碳交易机制、环境保护税等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火电企业作为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主要窗口,将由此面临减排压力。为研究火电企业节能减排策略,文章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构建企业减排成本核算模型,通过算例仿真计算,模拟分析在征收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双重规制下的火电企业最优减排策略,为该类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改造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首先,文章梳理归纳了开征碳税的基本理论,整理总结了国外成熟市场在碳税方面的实施经验,并讨论了我国环境相关税种和其他相关理论;其次,在识别火电企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可选择的减排路径,确定减排成本与节能收益;接着,基于局部均衡理论与边际成本理论构建碳边际减排成本模型,并结合考虑碳税征收情景,推导出碳税与碳交易机制的减排效果;然后,构造仿真算例,依靠边际减排成本模型计算不同节能低碳技术在各类折现率下的边际减排成本。结果显示火电企业在最初进行减排投入会带来正收益,即降低企业成本,这是因为减排收益大于投入的成本。另一方面,随着减排的不断投入,边际减排成本会不断增加,火电企业的减排动力会不断下降,当边际减排成本为0时,火电企业就不会进行减排投入;最后,在碳边际减排成本模型的基础上,为实现规划期内节能减排总成本最小的目标,构建动态优化减排成本模型,并根据碳交易机制及碳税在未来的变化情况设定三种情景。模拟结果显示在减排压力较小时,火电企业主动减排虽然可以减少其碳排放量,但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故而企业此时不会采取减排措施。但是减排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火电企业主动减排会使成本下降,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履行了其社会责任。本文的研究创新与贡献在于,将碳税与碳交易置于同一框架下,基于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预测我国碳税开征情况,然后将二者结合使用研究火电企业减排成本,分别构建计及碳税的静态MAC模型和动态减排成本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得出相关结论,以促进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实务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