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和外贸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一方面为判断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贸易利得的影响,另一方面为补充相关贸易理论的不足,本文建立理论模型,通过分析一国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随该国劳动力价格上升而发生的变化,得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一国贸易条件的影响。由于决定贸易条件的最重要因素是一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故本文首先建立微观视角下的垄断竞争模型,给出企业对商品定价的表达式。通过分析商品价格表达式,得出影响一国商品价格水平进而影响该国贸易条件的因素有:居民支出水平、企业生产成本、各部门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其中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带来居民收入水平、企业生产成本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从而间接导致贸易条件的变动。在微观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两国间贸易往来的宏观模型。宏观模型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改进传统贸易模型中的小国假设,认为两国企业产量、商品价格、居民收入之间均相互关联。在劳动力价格外生和贸易成本为零的假设条件下,求解出一国劳动力价格突然上升后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均衡,并分析各均衡状态下该国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的变化。模型所得结果显示:一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短期不会影响该国价格贸易条件,但会恶化该国收入贸易条件;在中长期,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有利于该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提升;在本国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或企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中期会恶化本国收入贸易条件;在长期劳动力供给维持在峰值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一国收入贸易条件增长。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劳动力价格增长现状和贸易条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认为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背景下,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在之所以长期未能呈增长趋势,原因可能包括:资本要素价格下降、劳动生产率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偏低端而进口高新产品增多等。我国收入贸易条件长期持续上升,与我国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和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密切相关,在劳动力供给达到刘易斯拐点后,我国收入贸易条件将继续随着劳动力价格上升而增加,但增速将放缓。文章最后指出,保证劳动力市场出清的前提下增加劳动者工资有利于我国收入贸易条件的上升。此外增加出口商品种类、提升高新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占比,也都有助于我国贸易得利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