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合成稀土掺杂NaYF4微晶及其光谱性质的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水热法、(LSS)液相-固相-溶液法和微乳液-水热法,制备了以NaYF4为基质的发光材料。通过掺杂不同的稀土离子,制备了具有上/下转换荧光性质的稀土掺杂氟化物微米材料。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反应物的掺杂比例、激活离子的掺杂浓度等因素,研究了所制备荧光粉的晶相、形貌和不同的发光特性。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通过以柠檬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的水热法制备了NaYF4:Yb3+,Er3+荧光粉。调节NaF/RE3+(5,6,7,8,9,11)的比例,样品的晶相从立方相过渡至六方相,形貌从棒状转变为六边形片状,样品的荧光强度也随之增大。最终获得了在653 nm处具有高强度红光双光子发射的微米材料;同时通过改变NaF的掺杂比例,样品整体发光光色还实现了从黄光区到近红光区的移动。⑵采用LSS(液相-固相-溶液)法分别制备了不同NaF/RE3+比例(5,6,8,10)的NaYF4:Yb3+,Ho3+、不同油酸体积(5 mL,10 mL,15 mL)的NaYF4:Yb3+,Ho3+和掺杂不同浓度(0%,4%,6%,8%,10%) Ce3+的NaYF4:Ce3+,Yb3+,Ho3+三种微米级荧光粉。制备得到的纯相样品的晶相均为六方相,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样品的形貌略有不同。通过调节 NaF的掺杂比例和油酸的体积,确定了 NaF和油酸的最佳掺杂量分别为8 mmol和5 mL。同时还通过掺杂不同浓度的Ce3+,获得了从绿光到红光光色可调谐的荧光粉。⑶通过微乳液-水热法制备了NaYF4:x% Ce3+,5% Tb3+(x=0,1,3,5,7,10)和NaYF4:x%Gd3+,10%Ce3+,5%Tb3+(x=15,30,45,60,75,85)两种荧光粉。采用这种方法制备出的两种微米级荧光粉的晶相均为六方相,形貌均为球形;对于不同NaYF4:x%Ce3+,5%Tb3+(x=0,1,3,5,7,10)样品,Tb3+的544 nm处绿光发射峰将随着Ce3+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于NaYF4:x%Gd3+,10%Ce3+,5%Tb3+(x=15,30,45,60,75,85)荧光粉,Gd3+的引入影响了Tb3+的发射峰强度,当Gd3+掺杂浓度为60%时,样品的荧光强度最高,荧光寿命最长,同时在色度坐标图中可以观察到,该样品的光色由绿光区移向蓝绿光区。
其他文献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特性,在生物、医药载体、传感器、催化载体和个体防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本课题采用聚乳酸(PLA)作为聚合物基质,利用静电纺丝手段将其制成含
半导体纳米粒子由于其介观尺寸的粒径(1-100nm),而具有异于块体材料及单个分子、离子体系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将其组装成二维的纳米功能结构,是一种制造具有新型性能光电器
磁光复合纳米材料因同时具有磁性和荧光性能而备受关注。当掺杂不同稀土离子时,其发光颜色具有可控性,可以制备成光色可调或白色发光的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目前,采用静电纺丝法
该文以铵盐为催化剂合成苄苯醚及其衍生物,沸石催化苄苯醚及其衍生物与羧酸或羧酸酐反应,苄氧键断裂生成乙酸苯酯和乙酸苄酯,这为酚类化合物羟基的保护和脱离提供了一条有效
该文对有机氟、硅改性乳液的合成及性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主要包括: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和有机氟织物整理剂两方面内容.(一)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通过引入聚硅氧烷对苯丙乳液进
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是一种集采样、净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无需溶剂、快速、高效、方便等优点,在环境,食品,生物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SPME中,涂层是固相微萃取的核心,它决定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萃取的选择性、测定的重复性以及纤维的耐用性,制备出萃取物质范围广、效率高、耐用性的涂层材料也是目前研究的主要趋势。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PDMS/Q[7]
该文以三氯乙醛为烷基化试剂,研究了Y型(HY3、HY4、HY6、HY9、HREY、REY)沸石和HM、HZSM-5型沸石对一系列芳香族化合物(苯酚、苯甲醚、苯乙醚、苄苯醚、甲苯、苯、氯苯、二甲
本文以6-巯基嘌呤及卤代芳香烃为反应原料合成了四种衍生物,并对合成的衍生物进行了核磁氢谱、核磁碳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及质谱的表征,确定了其结构组成。通过进行细胞毒性实验
该文以廉价的天然氨基酸为原料,经还原或酯化,制得一系列手性氨基醇和手性氨基酸酯,再分别和3,5-二叔丁基水杨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诸多手性希夫碱类化合物.从中筛选活性希夫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