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调控抛光材料前驱体碳酸铈的结晶形貌与纯度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un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集成电路抛光的高纯化要求和古典抛光的致密化要求,本文以氯化铈为铈源,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通过添加柠檬酸三铵或硼酸等添加剂来调控结晶过程,分别合成出适合抛光材料制造的高纯碳酸铈单晶片和致密大颗粒碳酸铈前驱体。以氯离子含量为监测指标,研究高纯片状单晶碳酸铈的制备方法。考察了不同沉淀加料比和柠檬酸用量条件下的结晶过程及其溶液pH、产物氯根含量、物相组成、颗粒大小和形貌的变化,讨论了氯离子含量变化与结晶速度和结晶形貌之间的关系。认为柠檬酸根与铈离子优先配位抑制了碳酸根和氯离子与铈的竞争结合,可以降低结晶速度和铈配位圈的氯离子含量,减少氯离子的夹带,获得高纯结晶产品。当碳酸氢铵与铈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沉淀加料比)HCO3/Ce=5-6时,随着柠檬酸量的加大,产物中氯离子含量一直降低。当柠檬酸添加量为0.8%以上,加料反应后陈化10小时以上,可以得到氯离子含量小于50mg/kg的高纯碳酸铈。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证明所得产物为正碳酸铈片状单晶;当HCO3/Ce=6-7时,且随着柠檬酸加量的增大,氯离子含量先急剧下降,而后又回升,产物为极低氯离子含量的致密片状碳酸铈铵复盐结晶。在沉淀加料比HCO3/Ce=3并单独添加硼酸时,随着硼酸加量的增加,碳酸铈颗粒由大的70-80μm的聚集体结晶向不足1 μm的小颗粒变化。当硼酸量处于0.4%到6%时,得到的碳酸铈均为3 μm以下的小颗粒,其中以3%时的颗粒最小,室温陈化所得碳酸铈为球状形貌,中位粒径为0.288μm。若在60℃陈化,产物形貌变为米粒状,且分布均匀。煅烧这种碳酸铈所得的氧化铈可以配制成悬浮性和去除效率良好的抛光浆料。且抛光性能与粒度和悬浮性直接相关,粒度越小,悬浮性越好,抛光效果越好。经850、950和1050℃下煅烧所得的氧化铈粒径为0.1-0.4μm。最佳煅烧温度确定为950℃,平均粒度为0.10μm。在沉淀加料比HCO3/Ce=3并同时添加0.5%柠檬酸三铵时,随着硼酸量的增加,碳酸铈颗粒由小变大。当硼酸量为0.8%时,室温陈化所得碳酸铈颗粒的中位粒径可达100 μm。若将陈化温度提高到60℃,颗粒可长大到300 μm,形貌为块状聚集体。若在60℃下沉淀,室温下陈化,颗粒可达400 μm。若在陈化时持续搅拌,得到的碳酸铈为小颗粒。证明沉淀和陈化条件对颗粒形貌影响很大。
其他文献
论述了版式设计在教学课程中推行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模式,并在强调动手能力的同时,又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
在多层流态化床上进行砂糖冷却实验研究,分析了空气温度、速度及砂糖流量,对冷却过程的影响.回归了新型砂糖冷却器的初步冷却模型,其相关系数为0.94.结果表明,该砂糖冷却器具
质量经济性问题是长期困扰各国理论界、教育界和实业界的一道难题.笔者剖析不同学者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提法,界定了质量经济性,阐明了对有关质量经济性问题的基本观点,揭示了"
都说俺是兽中王,  本狮实在不敢当——  河马比咱力气大,  犀牛身板比咱强;  猎豹天生擅奔跑,  大象门牙赛双枪;  北极白熊不怕冻,  冰雪地里建新房;  老虎花衣真叫美,  “王”字写在脑门上……  十全十美办不到,  不怨自己怨爹娘。  我愿当个“四不像”,  象身豹尾虎皮装。
研究了不同针织面料的弹力拉伸实验,获取了它们的弹性拉伸率,并在同一人台上对机织白坯布以及四种不同的针织面料进行半身立体裁剪,从而取得不同面料服装领窝样版数据,进而分析得
探讨了红酵母固态发酵类胡萝卜素产物的干燥及储存方法;比较了真空干燥和鼓风干燥2种方法对固态发酵产物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光照、空气、储藏温度对固态发酵产物稳定性的影
对现阶段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农业保护政策有不同观点.从比较优势原则出发,目前我国不宜实施农业保护政策.因为农业保护政策是富国才有能力消受的"奢侈"政策,所以我国现阶段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