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蕴意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minyi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24个字凝练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内容都体现着人的价值诉求,如果从理论上对这些内容进行逻辑整合和提升,它的哲学基础和原则就是人本思想,人本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所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所以,只有基于实践,从人本思想的思维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高于实践,更准确、更真实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蕴意。  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引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理论,其中包括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辨证法等。全文划分三个部分,贯穿着人的价值观:第一部分主要概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基本内容,及其确立的历史地位。第二部分主要从理论渊源,内涵,特征等论述核心价值观的人本蕴意。第三部分主要论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和途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理想信念,筑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贴近人民利益交汇点。途径:注重群众主体地位,实现价值认同与自觉践行相结合;注重公民情感共鸣,促进道德教育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注重文化繁荣建设,保证弘扬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注重自律他律互补,完善治理与地域精神培养相结合。  核心价值观常常在不经意间,提供着是非、善恶、真伪、好坏的判断标准;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里,塑造着我们不一样的精神状态,不一样的人格风骨,不一样的血脉。所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人本思想理解它所蕴含的哲学蕴意,有利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
其他文献
生活哲学从实质上讲是关于人的哲学,是表达人类生活意义的理论,对于调节优化人的生活、回归人性化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
庄子的生命意识思想现在是庄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这与近年来中国社会转型阶段中人的生存问题、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密切相关。为了洞悉庄子生命意识的思想内
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是中西方学术界长期论争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可以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牟宗三先生认为,如果承认中国的文化体系,自然也承认了中国
从儒家阵营分裂出来而自立门户的墨家,其一反传统宗法等级制度的“兼爱”伦理观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低阶层及新兴“显族”的利益要求,其“非攻”的政治主张也反映当时战乱状态下
扬弃“异化劳动”的具体形式,全面实现人的价值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同人的需要密切相关,是实现劳动主体价值的根本途径。马克思着重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
在两汉思想发展史上,王充是一位极具个性的思想家。他一生的著作甚丰,流传下来的就只有《论衡》一书。该书对后世中国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历史上却备受争议,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