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缺血后适应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氧化反应、炎症反应的影响,明确缺血后适应能否减轻人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改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预后,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方法:(1)收集烟台毓璜顶医院自2016-07月至2019-04月54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8例),原位缺血后适应1组(18例)和原位缺血后适应2组(18例)。三组均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空白对照组进行手术操作后关闭腹腔,完成手术。原位缺血后适应1组在恢复肠道血运前行缺血后适应(开放再灌注1min、无损伤镊阻断肠系膜上动脉1min,共3个循环),原位缺血后适应2组在恢复肠道血运前行缺血后适应(开放再灌注3min、损伤镊阻断肠系膜上动脉3min,共3个循环)。(2)入组标准:(1)通过增强CT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明确证实为肠系膜上动脉完全栓塞患者。(2)排除肠系膜上动脉部分栓塞患者(患者肠道仍有血流灌注,往往缺血不严重)。(3)排除术中探查取栓失败病历。(4)排除由于缺血时间长、发生全小肠坏死的患者。(5)排除经过院外治疗后的病人。(3)测量指标:肠系膜上动脉再通前,再通后2h,4h,12h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脂质过氧化物(MDA)测定,比较三组手术后血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脂质过氧化物(MDA)与术前基值的绝对变化值。结果:(1)原位缺血后适应1组肠道血流再通后2h、4h、12h比再通前的血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脂质过氧化物(MDA)绝对变化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绝对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5)。(2)原位缺血后适应2组肠道血流再通后2h、4h、12h比再通前的血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绝对变化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绝对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05)。(3)原位缺血后适应1组肠道血流再通后2h、4h、12h于再通前的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绝对变化值和原位缺血后适应2组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绝对变化值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05)。结论:(1)缺血后适应有增加肠道组织的抗氧化反应、降低炎症反应等作用,从而减轻人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2)缺血后适应(3min,3个循环)与缺血后适应(1min,3个循环)比较,肠道组织的抗氧化反应、降低炎症反应的能力无进一步改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仿小夹板技术的医用高分子夹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科60名外踝骨折患者,用随机方法1:1 比比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名患者。观察组在中医骨伤科骨折治疗的基本理论,模拟小夹板技术理论指导下,应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医用高分子夹板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对照组应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鼓室成形术前后听力及耳鸣症状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咸阳市乾县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CSO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
医学研究生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参与者,研究生阶段是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和关键时期,如何提升医学研究生科研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难题。本研究从
微涡喷发动机是低成本的结构简单的燃气涡轮动力装置,特别适合于推动巡航导弹、(雷达)假目标、轻型直升机、无人侦察机和航空靶机。离心甩油盘环形折流燃烧室由于具有燃油雾
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与胃癌不同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NGAL在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潍坊市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