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外语也好、研究外国语言也好,人们一般只着眼于语言本身,即有声语言。而常常忽视交谈中的非语言因素。但是,在人和人之间交流中正是非语言行为传达的信息量比语言传达的信息量多,而且被使用的次数也更多。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提出了"梅拉宾法则",即(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达=7%语言+55%非语言(表情,肢体,手势等)+38%伴随语言的音调。从而可以看出,在人际交往中非语言行为是不可缺少的,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说起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特征,最常见的非语言行为有鞠躬和点头。日本人交谈时与其他国家相比更频繁地使用点头。至今关于点头的研究不多,而且大部分的研究都只是以"附和语言"的一部分来研究的。而且,说起点头,一般都认为点头只具有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的话表示"肯定"的功能。但是,在实际对话中点头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日本电视剧中的台词和画面为研究数据,观察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行为。有趣的是,如果附和语言是听话人的"权力",那么点头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持有的"权力"。而且,点头是一个不仅面向对方的行为,同时也是面向自己的行为。说话人说话时和一个人自言自语时出现的点头可以证明此作用。因此,分别观察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点头行为,然后采用艾克曼和弗里森的分类法对点头行为进行分类,并明确其功能和作用。通过研究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听话人的点头行为具有表象(emblem)和调节(regulator)功能,说话人的点头行为具有调节(regulator)和例示(illustrator)功能,一个人自言自语时的点头行为具有调节作用。点头在对话中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作为表示"Yes"的肯定回答的点头、作为表示"OK"意思的点头、表示"赞同、同意"的点头、表示"在听着"的点头、表示"督促说话"的点头、表示"取得说话权"的点头、具有标点符号作用的点头、"谦让说话权"的点头、请求赞同的点头等。还有通过点头来使语言有节奏感,而且强调某个词汇或者说话内容。除此之外,一个人自言自语时出现的点头表示那个人的思考动作(ideograph)。人和人交流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非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与语言不同,一般都是无意识中被使用,但是在语境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日本人的点头行为,总结点头行为的功能和作用,使日语学习者正确理解点头行为,有助于加深理解日本人点头时表达的信息,促进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