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事业成功或人生幸福20%归于智力因素的作用,80%归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所以近年来,培养非智力因素,受到了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新课程改革中,很重要的一点改变,就是教学三维目标的确立,目标之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许多研究者认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优化要体现在平常的每一节课的设计中,要体现在每一个教学行为中。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家庭等等。智力正常的学生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下其学习效果却往往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进行积极的培养对提高教育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本论文论述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相关理论;展示了优化高中生非智力因素的教学实践,从强化情感、激发动机、培养兴趣、锻炼意志等方面总结了研究者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一些尝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各项非智力因素与化学学习成绩有着密切关系。不同层次学生,影响其化学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一样,但各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来提高化学学习效果。因此,中学化学教育须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即在传授化学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人才。